第6:滕州风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滕州焦村马氏渊源

  马兆敬

  

  马除了是属相,还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姓氏。因为“天下一个马,同姓不同祖”而引发了许多趣事。

  

  马姓由“赵兴”而来

  

  《百家集谱》《史记》《新唐书》等古代典籍记载,战国八大名将之一的赵奢能征善战,和齐国、秦国交锋都取得了巨大胜利。赵惠文王为奖励他,将马服(今邯郸西)封给他做食邑,还赐封他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就以他的封地为氏。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因纸上谈兵使秦军坑杀40余万赵国将士。虽赵括以死谢罪,但赵奢世孙赵兴仍感愧对国家与先祖,便把赵姓改为复姓“马服”,随后又改为单姓“马”。汉族马姓是从赵姓分衍出来,又从“马服”改变而来。

  秦灭六国并一统天下后,马氏很快出人头地,成为名门望族,东汉时达到顶峰。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将马姓带到南方,使南方很早就有了马姓人家,他也成为南方马氏的开基始祖。经过数次大规模迁徙,马姓分布于全国各地,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从邯郸到扶风,从战国到如今,无数马氏后人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史册上,让马氏族人为之振奋、骄傲。

  

  焦村“马氏”溯源

  

  焦村马氏原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鹊喜村,明洪武二年奉旨东迁。据《马氏源流·扶风马氏世系表一》载:“四十九世柏龄公生二子(即五十世),长子玠、次子瑒,玠生四子(五十一世)讳大、俊、明、禧,瑒亦生四子讳炎、兴、旺、成。”大、俊、明、禧四公先居滕西石井村(即现在的东马村)后又分居各地。长公马大居马村,二公马俊居今山亭区堌城村,三公马明居江苏沛县马家巷,四公马禧居沛县城西马桥。炎、兴、旺、成四公,长公马炎先居东平、后迁到微山岛吕蒙村,二公马兴、三公马旺、四公马成居今滨湖镇焦村,后三公马旺、四公马成移居鱼台、微山等地。

  焦村始祖马兴,子一,马秉彝;马秉彝子一,马端;马端子二,长子马滋、次子马洗。长子马滋,居北焦村,子四,长子马世威、三子马世富居西焦村;次子马世弘,迁居滕县小马厂;四子马世先,迁居宁阳罗家店。次子马洗,明寿官,子五。长子马仁,字西原,为北焦村西支祖;次子马义,字中谷,迁居沂州鱼沟,为鱼沟支祖;三子马伦,字东岭,为北焦村东支祖;四子马英,字南渠,为东焦村支祖;五子马杰,字北镇,迁居郭里集,为郭里集支祖。

  2009年,马兴、马旺、马成老三支合谱,其主要目的在于统一行辈不乱。经老三支各界人士充分酝酿,自二十一世始三支新统一字辈:儒恒荣耀贵,遵铭念显箴;魁元蒸蔚起,忠孝传祖心;修福纯厚正,丰功建伟勋。居仁克有义,书香隆万春。

  

  焦村因“焦花女哭麦”而来

  

  微山湖东畔的滕州市滨湖镇焦村,为马氏家族村落。焦村几乎全是马氏宗亲,并未有焦氏。依据《马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马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随大移民队伍迁至鱼台县东(后划为滕县管辖)荒芜寂寥湖畔之地。驻足的地方附近有一座古庙,为西汉孝妇焦棠庙。焦花女哭麦是人文历史中的凄美传说,据康熙《鱼台县志》载:在西汉文帝年间,湖畔有贤惠焦花女,少寡,奉婆母至孝。母病思食燎麦。时值隆冬,焦花女于西南岗麦垄畔焚香哭拜。麦忽然长穗,取之燎以奉母,而疾愈。汉文帝御批褒扬,敕命焦花女之村为焦村。

  马氏兄弟崇尚焦花女孝亲之美德,数百年来未改,一直袭称古“焦村”之名。目前,焦村分东焦村、西焦村、北焦村三个自然村。三个村庄呈三角鼎立之势,如同镶嵌在微山湖畔的三颗明珠。

  

  始祖迁民安新家

  

  明洪武二年,马氏同胞兄弟兴、旺、成三人携家带口,从生活多年的洪洞县扶风里,奉命来到洪洞县城北官道驿旁的广济寺,在这儿集中移民,编排队伍,领取“迁民证”。广济寺大门前的汉植大槐树“树身数围、荫遮数亩”,贯通南北的古官道从树荫下通过。道路两旁芦苇丛生,其间鹳窝星罗棋布,尤其壮观的是老鹳用苇草枝叶垒的大如车轮的鹳窝在大槐树上有很多。移民启程时,家人们依依惜别,不忍离去,走了好远,频频回首,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间的老鹳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鹳窝成了惜别家乡的标志。几百年来,传来传去:“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充分说明了怀祖的寄托。

  兴、旺、成胞兄弟三人见迁民证上写着山东鱼台县安家落户,心内凄苦,眼中落泪,对熟悉的故土难舍难离,但还是狠心告别故土,领妻儿开拔启程,真是恻恻背乡井,迟迟行道难。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三祖先终于来到了山东鱼台县境内。当时鱼台县境内人烟稀少,几十里不见村庄,土地荒芜。三祖先在县城东北三十五里处立了庄址,因庄北三十余里处有一溜山,所以起庄名迎山庄。三祖先凭迁民证去县府报名落户,县令谢荣祖给予入册安户,并发给种子、耕牛、农具,自己开荒种地。三祖先们不怕劳累,挥汗垦荒,不到两年,辟荒地五百多亩,生活过得不错。但事有突变,朝廷下令,凡迁民者五服以内的不准同住一村,县府去迎山庄督查数次,强令兴、旺、成之子分村居住。同迁者三人,马兴,定居今滕州市滨湖镇焦村;马旺,定居迎山庄,后人多居南阳镇;马成,定居马家崮堆。不到三年,兴、旺、成三祖先相继亡故。同葬一林,排棺葬埋,兴公居中,旺公居左,成公居右,茔址在蒋家店西南百余步。有明朝万历四十年碑志为证。

  焦村马氏始祖自1369年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微山湖两岸择水而居,奉诏垦田,面朝黄土背朝天,苦劳耕作,生生不息,已繁衍生息了六百五十六年。焦村马氏家族诗书传家,注重子弟文化培育,积淀到清代,文化名人辈出,马邦举中进士,马邦玉、马星房、马星翼中举人,他们留下了大量著述,蔚为大观。这些优秀族祖,一直激励着马氏后代奋勇前进。正是:今人不见老鹳窝,鹳窝曾经见古人。同自洪洞迁居来,焦村马氏一家亲。忠孝门第家风正,诗书继世六百年。慎终追远思前贤,敬述家史昭后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滕州风物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大赵庄抗日小学和红色吃水井的故事
滕州焦村马氏渊源
成语“世态炎凉”源自古薛国
滕州日报滕州风物6滕州焦村马氏渊源 2025-04-08 2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