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玠是南宋理宗朝的名将,他在任上特别重视人才,主政四川后,他认真遴选州县官员,在帅府旁边建了一座招贤馆,馆内的生活、办公设施与他本人的条件一模一样。同时宣布:有才能的人,近的可以直接到帅府自荐,远的可以由所在官府送来帅府。
这样一来,就来了很多人,对于所有来见自己的人,余玠一一以礼相待,可用的就分配给官职,不适用的也给路费,有礼貌地打发回去。
播州有兄弟二人,分别叫冉琎和冉璞,有文才武略,隐居在蛮民中,几任守帅征召他们,他们都不出来做官。这次听说余玠是贤明的人,就一同前来参见余玠。
余玠早就听人提到过他们兄弟二人,所以,当两人的名片一投进帅府,余玠立即出来接见,然后热情地把他们安排到招贤馆住下来,饮食供应特别优厚。
但过了好几个月,冉家兄弟却连一项建议都没有提。余玠便觉得这两个人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便准备辞退他们,于是亲自主持了一场宴会,准备宴会后就礼送兄弟二人回家。
在宴会上,人们纷纷讲自己的能耐,可冉家兄弟只是默默地喝酒吃菜,余玠有意启发他们讲话,他们仍然沉默不语。余玠原本做好了送返他们兄弟二人的打算,但此时忽然想到:相比那些夸夸其谈的人,这兄弟二人一定是成竹在胸的,所以,他们这样做,是在考验我接待世人的礼数和耐心啊!于是,饭后立即给这兄弟二人换了馆舍,对他们的供应更优厚了。
余玠安排人每天窥视他们兄弟二人的举动,据汇报,这兄弟二人整天不说一句话,只是相对着蹲在地上,用白粉在地上画一些山川城池的图形,站起来便擦掉了。余玠心中便有数了,便以更大的耐心等待这兄弟二人。
二十多天以后,兄弟二人突然来见余玠,余玠屏退了左右,两兄弟便说:“我们兄弟受到明公的特殊礼遇,思谋着能发挥些作用。以现在的形势来看,为西蜀的安全考虑,应当迁移合州的城防!”余玠听了这句话,不由得跳了起来,握住他们的手说:“这正是我的想法呀!只是我还没有考虑出该怎么进行啊!”兄弟二人便分析说,入蜀的道口,没有比钓鱼山更险要的了,如果把合州防御体系的中心移到钓鱼山,守军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吃,就能抵挡十万之师。
余玠听罢冉家兄弟的建议,心中大喜,立即秘密上奏朝廷,要求破格重用冉家兄弟。不久便有诏下来,任命冉琎为承事郎,权发遣合州;冉璞为承务郎,权通判合州事。迁徙城防的事,由兄弟二人全面负责。
就这样,在冉家兄弟二人的主持下,筑成了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天生等十几座城防,都是凭借山势修筑的,星罗棋布,屯兵聚粮,可做长期坚守的打算,为四川的防守解除了后顾之忧。
冉家兄弟无疑是人才,但人才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即使是如余玠这样重视人才的官员,也差一点就失去了冉家兄弟。得到人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那样才能得到真正有大作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