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沆瀣”是怎么变臭的

  “沆瀣一气”是一个常见的贬义词,用以讽刺那些勾结在一起做坏事的人。

  “沆瀣”的本意是指夜间的水汽、露水。其实作为成语,“沆瀣一气”中的“沆瀣”并不是指水汽、露水,而是指两个人:崔沆,崔瀣。

  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在唐僖宗年代的一次科举考试中,有个叫崔瀣的考生,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很被众人看好。等到了放榜那天,崔瀣果然中榜。

  按唐宋科举惯例,凡是考试及第的考生,就自动成为主考官的“学生”。有意思的是,当时的主考官的名字叫崔沆。老师崔沆与学生崔瀣,一见如故,彼此非常欣赏,一时间两个人走得很近。

  于是,人们谈论这对师生的时候,都拿“沆瀣”开玩笑。更有好事者还把“沆瀣”两字变成了“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说他们师生的关系就好像是夜间的水汽、露水一样,是合在一起,分不开的。如此看来,“沆瀣一气”在当时就是一句开玩笑的话。

  但问题是,崔瀣及第后,不仅很快就得到了很好的官职,还升得非常快。于是就有人开始质疑了——崔沆、崔瀣两人之间肯定有什么猫腻。不然怎么能中榜,还能升官这么快呢?

  随着猜疑的人越来越多,谣言也越传越广,于是大家开始用“沆瀣一气”来暗示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样传来传去,成语“沆瀣一气”很快就变臭了,成了一个贬义词,表示暗中勾结的意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广告
求才须得有耐心
“沆瀣”是怎么变臭的
帝王也有“恋爱脑”
滕州人居蝶变的筑梦者
滕州日报荆泉7“沆瀣”是怎么变臭的 2025-05-09 2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