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这句古老的箴言穿越千年时空,至今仍在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告诉我们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要善于吸纳各方优长。面对改革正是如此,改革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远征,它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不论是大到国家政策改革、法律完善,还是小到国企、民营企业改革,改革道路都不是一片坦途,尤其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我们更要借他人之势,立自身发展。
借鉴他山之石,做好“1+1>2”的加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启示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借鉴他人之经验。当前面对传统国企产业结构单一、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做好资源整合、融合发展,通过以好带坏就成为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国家改革亦是如此。不论是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还是城乡融合发展、大江大河政策等,我们讲区域协同发展,就是希望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实现“1+1>2”的效果。但是也要明确借鉴绝非是照抄照搬,而是要抓住本质,遵循发展规律。
发挥创新之力,做好产业转型的“乘法”。改革重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尤其在国企改革创新的重要关口,我们更要利用好科技的力量助力国企开启新赛道,将传统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增长点。当前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催生了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三新”经济的竞相涌现不断调整着产业结构,也助力着企业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改革重心就在于创新,就在于突破旧事物,尤其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国内不确定性风险依然存在,我们更要找准自身优势,发挥创新力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促发展,引领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干好“企之大事”。要发挥党建优势,调动国资国企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融入生产促发展,聚焦重大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实施等,深化党员责任区、示范岗、突击队、服务队等载体建设;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开展党建联建共建,以党建引领破解链上企业的“联动难、同步难、配套难”问题;为担当者担当,激发企业家精神;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体系,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探索“人才特区”源头政策供给。汇聚合力助发展,健全为基层松绑赋能的体制机制,落实落细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相关精神,避免层层加码、无效“内卷”,让广大党员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抓改革落实上。
改革之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是需要尖兵探路,要掌握科学方法、坚持尊重客观规律,要善于“借势”“造势”,要有改革的恒心、决心和信心,不断激发潜能,奋力一跃,在涉险滩的过程中勇立潮头,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不断创造人间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