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枣庄爱书人崔德祥先生介绍,我在网上结识了杨其东先生,而后收到他的大作。本书前有版本目录学家杜泽逊先生序言,序中夸赞杨先生的这部专著:“著录滕人古今著述富且备矣。每书必考其著者居行迹,存者详其版本抄刻,序跋题记,内容宗旨,授受源流。佚者亦考其著录,辑其残賸。一邑文物往迹,藉以见梗概,曷胜钦慕。”
杜先生又讲到了从清代以来地方文献目录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并列举了孙治让《温州经籍志》、缪荃孙《江阴县续志·艺文志》以及王绍曾《山东文献书目》等,而后说:“其东先生《滕州文献志》,继轨方驾,跻身地方艺文志之林,洵为不可无之书也。”可见杨其东先生的这部专著可以与那么多名著并列,成为必传之书,故其夸赞杨其东:“先生滕人也,业书,博览精思,卓尔不群,见邑人书辄录存之,不遗夫片楮只字,集腑成裘,裒然成帙,遂为不朽之业。”
本书序二出自滕州张格先生,序中讲到了清乾嘉以来宋学衰而汉学兴,地方文献研究受到重视,同时讲到了善国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对于杨先生的情况,序中写道:“杨君其东,以古书坊为业。本寒素之家,而于收藏古滕历代名家著述不惜重资。又性喜读书,对本邑各世家大族谱牒亦颇有研究。其东见闻既广,又虑本邑文献散佚无考,遂立志传述平生所识明清滕县各家著作目录。”
本书序三出自孙井泉先生,序中称杨其东为撰写本书,查阅了近200部古籍,历时十几年方成,同时谈到杨其东在滕州开有“怀旧书屋”。而他在经营书业时,所收之书只要涉及滕州文献,就会将其留下,日久遂有此书之成。书后还有作者后记,让我了解到杨先生从小就有收书之好,他原本喜欢分集连环画,后来在旧书摊上看到不少古旧书籍和家谱,于是顺带买入。2005年秋,他在某书店看到了杜泽逊先生所著《文献学概要》,当即买下此书回家认真研读,并且在上面写满了心得,正是这本书,让他掌握了大量的古籍基础知识,所以他认为,杜先生的这部大作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使他得以步入文史殿堂。
杨先生谈到了他收书的不容易,因为身上现金不足,而错失一部乡贤著作,令他惋惜不已,而那时的他全凭纸笔来抄录资料和文稿,多年来积累了数十册之多,最后整理完成了该书。翻阅此书,计分上下两编,上编为邑人著作。下编为《滕州古今家谱考》。作者在《凡例》中谈到了滕州区域的变迁,凡是变与不变者,均列入本书收录范畴。上下编前各有一篇《引言》,前一篇引言谈到了滕州自古地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战乱使得当地早期文献大多失传。
本书著录的第一部文献乃是洪武二十四年进士杨溢所撰《字母》,该书没有配书影,看来杨先生只是从文献上查到有这部书,并未找到此书哪里有藏。而本书中凡是能找到书影者,均有出图,比如王元宾所撰《滕志》八卷,该书是目前存世最早的滕县志,此书现藏于日本尊经阁。杨先生得到书影后,配于书中。还有一些书乃是杨先生自藏,此类书影就清晰很多。
本书的撰写体例乃是以书名为题目,而后列出卷数、撰者,接下来谈到版本和行格,而后提到该书哪里有著录及馆藏,以及《山东通志艺文志》是否有著录,再将书中重要的序跋点校出来,附于后,此乃标准的版本著录方式,可见杨其东先生从杜先生那里学得了专业著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