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萍 文/图
夏天一到,孩子们的胃口总被冷饮、雪糕勾着走,可吃多了又怕伤脾胃。这时候,一道金黄酥脆、甜而不腻的拔丝山药豆,既能满足孩子对甜食的渴望,又能兼顾营养,成了不少家庭餐桌上的“秘密武器”。
选材:小身材大讲究
拔丝山药豆的主角是山药豆,这小东西长得像迷你土豆,表面带着细密的绒毛,其实是山药植株的珠芽。挑山药豆时,要选表皮光滑、颜色均匀的,个头别太大,一元硬币大小最合适——太大不容易炸透,太小又容易焦。买回家后先别急着处理,用清水泡十分钟,再用软毛刷轻轻刷去表面泥土,沥干水分备用。
糖是拔丝的灵魂。白砂糖最常用,甜度纯粹,拉丝效果好;冰糖则带点清润感,适合怕太甜的孩子。新手建议用白砂糖,熔点低,容易掌握火候。另外准备半碗清水,熬糖时加水能防止糖浆过快焦化,成功率更高。
制作:火候里的分寸感
家住荆河街道的李阿姨介绍说,做这道小吃,炸山药豆是第一步。锅里倒油,油温烧到五成热(筷子插进去冒小泡),转中小火,把山药豆倒进去慢慢炸。别急着翻动,等表面炸出硬壳再搅,这样不容易破皮。炸到山药豆浮起来,用漏勺轻轻敲敲,能听到“咔嚓”声,说明里面已经绵软,外面却酥脆了,赶紧捞出来沥油。
熬糖是关键。锅里留点底油,倒入白糖和清水,比例大概是1:1。开小火慢慢熬,这时候千万别走开。刚开始糖浆会冒大泡,像煮开水一样,这是水分在蒸发;等大泡变小泡,颜色变成浅黄色,用筷子蘸点糖浆,能拉出细丝时,立刻关火。这时候把炸好的山药豆倒进去,快速翻炒,让每颗豆子都裹上糖浆。
新手常犯的错是熬糖太急。有人怕不甜,糖放得比水多,结果糖浆还没化开就焦了;有人火太大,糖浆颜色变深才反应过来,结果拉丝变苦。李阿姨提醒,小火慢熬,耐心等小泡出现,颜色别超过香油色,这样裹出来的糖壳才透亮不发苦。
吃法:甜脆里的小心思
刚做好的拔丝山药豆要趁热吃,用筷子夹起一颗,能拉出半米长的糖丝,孩子见了准欢呼。可夏天温度高,糖壳容易变软,李阿姨教大家个小妙招:提前在盘底抹层香油,或者垫张油纸,防粘又好清洗。要是想凉着吃,可以放冰箱冷藏十分钟,糖壳会变得脆生生,山药豆依然绵软,口感像在吃甜豆冰沙。
孩子喜欢这道甜食,除了好吃,还因为能参与制作。炸山药豆时,让孩子帮忙递豆子;熬糖时,教他们观察糖浆变化;最后拉丝环节,准能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不过,刚出锅的糖浆很烫,得晾到温热再吃,避免烫嘴。
其实,拔丝山药豆的魅力,就藏在那层薄薄的糖壳里。外酥里糯的口感,甜而不齁的味道,既满足了孩子对甜食的期待,又因为山药本身的健脾功效,让家长少了几分顾虑。夏天做上一盘,看着孩子吃得开心,大人也跟着甜到心里——这大概就是家常甜点的魔力,简单却充满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