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书
当今社会,物质欲望的膨胀与现实经济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中学生不顾自身条件列出昂贵的愿望清单,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抱怨,反映出青少年在价值观、消费观以及对未来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一现象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物质日益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应如何引导和调整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家庭、学校和社会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首先,青少年的愿望清单反映出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我价值的认知。现代社会,广告、网络和媒体不断灌输“物质即幸福”的观念,使得许多青少年将拥有昂贵的物品视为成功和幸福的象征。但是,“切合实际”“靠船下篙”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消费原则。青少年要理性规划自己的消费,避免盲目攀比和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其次,家庭的经济状况应成为青少年认知的基础。家庭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境,父母应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尤为重要。作为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自己家的经济状况自己最清楚,青少年应明白,物质的追求应建立在能力范围之内,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因无法满足愿望而抱怨家庭贫困。这不仅是对家庭的尊重,也是对自我成长的负责。
再次,学校应把科学理财和价值观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之中,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生理解金钱的价值、培养合理消费的习惯。通过模拟理财、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细水长流”的重要性。这样,青少年在面对未来的学业和生活时,才能更好地平衡欲望与现实,做到理性消费,稳妥规划。
有关职能部门也应通过多种形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媒体应减少对奢侈品的过度宣传,弘扬勤俭节约、努力拼搏的价值观。社会应提供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让青少年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依赖昂贵的物质条件。同时还要重视青少年中存在的“消费焦虑”现象,在物质丰富的背景下,青少年容易迷失方向,将成功与物质挂钩,忽视精神层面的成长。因此,社会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强调精神追求和内在成长的重要性。如此,使青少年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失自我,走向更加成熟和理性的人生。
总之,青少年的愿望清单应当符合实际,建立在理性和责任感之上。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合理的消费习惯,避免盲目攀比和虚荣心的膨胀。唯有如此,青少年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