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 报道
“要是没咬牙熬过每天开车到快递网点送十几单产品的日子,就没有现在日均万单的光景。”回忆创业的来时路,2024年度“山东省省级乡村好青年”、枣庄金色阳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歌宏的语气里,满是青年人的韧劲。从职场迷茫到扎根电商赛道,从订单寥寥到带动就业,他的成长轨迹,正是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最好写照。
大学毕业时,高歌宏曾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留在外地打拼,还是回到家乡?“爸妈说‘决定权在你’,但和朋友聊、跟长辈谈,发现家乡鲍沟镇藏着机会。”他提到,鲍沟镇紧邻104国道,交通便利,镇里在土地、资金上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大,这份“家乡优势”让他最终选择回乡,为这片土地添砖加瓦。2019年,26岁的高歌宏带着对家乡农产品的情怀,以滕州本地农产品为原料,创立玉米糊、麦片等代餐食品加工产业,打造“松鼠驿站”品牌。可创业路上从无坦途,性格直来直去、不擅长“拐弯抹角”的他,感觉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业绩不见起色,甚至萌生了“出去干点别的”的想法。转机出现在一场同学聚会——一位在潍坊做电商的朋友,让他看到了新可能:“电商不用太多复杂沟通,把产品做好、推广做扎实,生意自然来,这太适合我了!”就这样,高歌宏一头扎进电商领域,却迎头撞上“开门冷”:乡镇快递网点不愿上门取件,他每天开车送十几二十单,往返的油钱甚至比快递收益还高。网点负责人都忍不住劝:“你这样太累了,值吗?”他却只有一句“刚开始干,得坚持”。这一送,就是一个月;这份坚持,撑过了整整三个月的低谷期。
高歌宏告诉记者,度过低谷后,生意就迎来了转折点:一位客户希望定制一批水果坚果燕麦片。当时的他毫无生产经验,却没错过机会——四处托朋友介绍,向行业大佬请教生产技术、发货流程,在客户的信任与支持下,公司订单量从日均几十单飙升到三四千单。有了订单基础,高歌宏的“胆子更大了”。恰逢直播电商爆发期,他果断布局供应链升级,抓住行业风口实现“迅猛发展”,订单量稳定在日均1万单左右,电商渠道销售额占比达68%,还创造就业岗位100余个,其中85%是农村员工,月均收入较当地普通务工高出20%,他用实干闯出了农产品增值的新路径。
而这份成绩的背后,除了自身的坚持,也离不开滕州团市委的全力支持。在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的大背景下,团市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团市委帮我们搭建了青联、青商会两个平台,让我能和一群正能量的同龄人并肩。”高歌宏笑着告诉记者,过去做企业常觉得“孤单”,但加入青联、青商会后,大家常聚在一起交流经验,去彼此的企业参观学习,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有人擅长经营管理,有人懂技术创新,聊起企业发展规划、未来合作方向,总能碰撞出新想法。如今的他,不仅是青商会理事,更在平台里找到了合作伙伴。“单打独斗走不远,抱团成长才能走得稳、走得远,团市委给我们的不只是交流机会,更是共同进步的舞台。”高歌宏说。
高歌宏的故事,是滕州市“青年友好 悦居善城”建设的生动缩影——城市为青年提供扎根的土壤、成长的养分,青年则用创新与实干反哺城市发展。正如他所说:“回到家乡创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这里有支持我的政府、志同道合的伙伴,更有让青年敢闯、能拼的好环境,未来我想继续把产品做得更好,为家乡发展贡献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