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个未被兑现的承诺
杨姣琦

  前几天和朋友两人小聚,她说出门时觉得特别对不起孩子。

  我问为什么,她解释道:“昨天,孩子奶奶从乡下来看她,今早临出门时,我问她是想跟妈妈一起还是跟奶奶一起,她选了我。其实问之前我就想,半年没见了,孩子肯定很想奶奶,心里笃定她一定会选奶奶,这才问出口。没想到她还是选了我……但我本就没打算带她出门,我给了她选择,却无法兑现,甚至违背了她的意愿,心里特别愧疚。早知道,我就该直接说‘妈妈今天出门不方便带你,你跟奶奶在家吧’。”

  朋友的话就像一枚小石子,投进了我的心湖,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同样的故事。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各自都躺下开始为休息做准备。妈妈一边刷着手机,一边问我:“明天想吃什么菜?”我仔细思考,觉得最近吃的空心菜太频繁了,想换换口味,但想吃绿叶蔬菜,红薯叶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比空心菜软嫩,也很久没吃过了,可担心不应季,特地问妈妈:“现在有红薯叶卖吗?”得到妈妈肯定的答复,我便做出选择:“我明天要吃红薯叶。”妈妈点点头说可以。那一刻,我心中胀满了喜悦和对明天的期待。

  翌日,餐桌上摆放的,仍然是几样熟悉的“保留节目”。我下意识地寻找那道被我“钦点”的青菜,目光扫过桌面,最终落空——空心菜被换成了南瓜叶,却不是我期待的红薯叶。妈妈却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招呼着吃饭。我张了张嘴,想问,又咽了回去,这一顿饭我吃得很不是滋味,是妈妈忘记了吗?还是妈妈反悔了?既然问了我的意见,答应了我的选择,为何不能履行承诺?难道前一晚点菜的选择只是她随口的敷衍吗?

  朋友的孩子那天频繁地通过手机讯息向妈妈撒娇,时而抱怨饭菜不好吃,时而嫌弃餐桌的座椅太硬,奶奶也发消息来说小朋友这顿饭吃得很不开心,孩子企图通过看似无理取闹的挑剔和反复打扰来表达内心的委屈与不安。而我也如同朋友口中那个被妈妈违背意愿的小朋友,因为此事,甚至开始怀疑妈妈实际上并没有她表现出来的那么爱我。虽然我们年龄不同、场景不同,但那种被赋予希望又亲手掐灭的失信感,那份“原来我的选择并不重要”的认知,何其相似?在家长的世界里,自己的选择和郑重其事原来如此微不足道,可以轻易被覆盖或遗忘。

  朋友的愧疚,我的沉默,源头都在于那个未被兑现的“可以”。小朋友比我们想象得更敏锐、更认真,更能感受到家长的敷衍与伤害,与其慷慨许诺后悄然食言,还不如早早划定选项与边界。他们希望以一个独立的人格受到家长的平视和尊重,而不是作为家长的作品被控制。每一次真诚的倾听,每一次被兑现的“可以”,都是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关于信任和自我价值的确认,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一次浇灌。

  俯下身来,平视那双眼睛。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更是在成长中、独一无二的人。爱,有时就藏在说到做到的细节里,藏在“你的选择很重要”的郑重里。

  承诺就像种子,兑现了才能开出信任的花。而那些被辜负的“可以”,最终都成了心上拔不掉的小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爱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守护
那个未被兑现的承诺
与子言,把好“嘴门关”
爱找错的小男孩
滕州日报荆泉7那个未被兑现的承诺 2025-08-26 2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