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30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学了,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严玉婷

  

  当超市货架上的文具区逐渐拥挤,当书包被重新翻出晾晒,当“暑假作业补完计划”进入最后冲刺,开学的脚步已清晰可闻。对家长而言,这不仅是孩子生活节奏的转折点,更是一场需要共同参与的“心理过渡期”。如何避免焦虑传递,如何让准备更有温度,或许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

  

  先调整自己,再引导孩子

  

  家长的焦虑往往比孩子更早萌芽。担心作息调整困难、害怕新学期成绩波动、忧虑校园社交问题……这些情绪像无形的网,容易在家庭中蔓延。此时最需要的不是“催促孩子改变”,而是先给自己按下“暂停键”。

  试着在清晨或傍晚留出十分钟独处时间:泡一杯茶,翻几页书,或单纯望着窗外发呆。当家长能稳定自己的情绪,言语中的催促会变成温和的提醒,行动中的急躁会转化为从容的陪伴。比如,当孩子熬夜补作业时,与其说“早就提醒过你”,不如递上一杯温水说:“需要我陪你一起理理时间吗?”

  

  

  把“准备”变成“联结”

  

  很多家长习惯用“买新文具”“检查作业”等具体事务开启开学模式,但这些动作若缺乏情感联结,容易变成机械化的任务。不妨试着将准备过程变成亲子互动的契机:整理书包时,和孩子聊聊“哪门课最让你期待”“哪位同学好久不见”;采购文具时,让孩子自己挑选笔袋颜色、笔记本样式,哪怕多花十分钟讨论;制定作息表时,先听孩子说“暑假最舍不得什么”,再协商“如何保留一点假期的小习惯”。

  这些细节看似“绕远路”,实则是在帮孩子建立对开学的“主动期待”。当准备过程充满对话与选择,孩子会从“被安排”转向“参与者”,焦虑感自然会稀释在具体的互动中。

  

  允许“不完美开局”

  

  开学初期,家长容易陷入“完美主义”陷阱:孩子作业没写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校服扣子扣错位……这些小状况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式的批评。但换个角度看,这些“不完美”恰恰是适应期的正常表现。

  与其要求孩子“立刻进入状态”,不如设定“缓冲期”:前两周允许作业晚交半小时,允许课间多休息五分钟,允许某天放学后先玩半小时再写作业。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开学就像转学到一个新班级,前两周迷路、忘带东西都很正常,我们一起慢慢找节奏。”

  家长要避免“比较心态”。看到其他孩子早早进入状态,不必急着催促自家孩子;听到老师反馈小问题,不必立刻上升到“态度不端正”。每个孩子的适应速度不同,就像春天发芽的树有早有晚,重要的是根系是否扎实。

  开学准备,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家长督促孩子”,而是一场需要共同参与的“过渡仪式”。当家长能先稳定自己的情绪,把准备过程变成联结的契机,并允许适应期的“不完美”,孩子收获的将不仅是新学期的行囊,更是一份来自家庭的“安全感底气”。毕竟,最好的开学礼物,从来不是完美的文具或整齐的作业,而是“无论怎样,我都和你一起面对”的陪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七夕
   第5版:天下
   第6版:周末
   第8版:公益广告
6
周末
假期结束,不想早起怎么办
开学在即,如何调整焦虑心理
开学了,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关于2025年热网机务设备安装工程 半封闭道路的公告
滕州日报周末6开学了,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2025-08-30 2 2025年08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