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 读《沧海波澄》
王婉若
~~~ 戚舟
~~~—— 读《了不起的汉字》
徐晟
~~~—— 读《吃的中国史》有感
萧左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捏橡皮泥式”读书
戚舟

  有关“读书之道”,古往今来太多心得妙计,如庄子主张“非经典不读”,西汉扬雄认为“读而能行为之上”,梁启超将“鸟瞰”与“精读”相结合,林语堂推崇自由阅读……林林总总,都有妙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我亦有自己的读书观——“捏橡皮泥式”读书,即将书本当作可塑性极强的橡皮泥,用不同的吸收感悟让书本绽放更多的光彩。

  譬如经典名著《西游记》,从童话的角度去看,可以读到爱、勇敢和团结协作等涵养心灵的品质,从哲学视野去看,又能读到个体的规训与觉醒、自由与责任的平衡等思考……不同感悟源自于不同眼界,亦与人生不同的成长阶段有关。孩子只会用橡皮泥捏花草动物,所以只能感受到《西游记》在童话背景下的各种精神,大人手中的橡皮泥更有复杂表现力,所以成年人眼中的《西游记》带有契合人生之道的哲学意味。

  我很喜欢米歇尔·福柯的书,如《词与物》《疯癫与文明》等,让我在不同阶段中产生不同感悟。如《词与物》中的这句“人终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地上的一张脸”,年少时的想法不免狂傲、虚无,将福柯对现代人文主义的批判等同于世界的消亡——这么想也不算错,万年以前已然消亡的历史就是这句话的实证。只是,随着年纪增长,我愈发觉得自己二十岁的琢磨有些可笑:管它万年千年,与我何干?人这一世不过百年,能让不足百年的生命在“大海边”存在的有意义些,便是个体生存的价值。我将视野从社会整体转向自我个体,反而在书里觉出恢弘背景下的细微幸福,如福柯曾在访谈中道:“人比他自己以为的要自由得多。”我们被时代裹挟着向前,无法改变历史进程,却能让自己尽可能过得舒心,就像石隙中小草,风浪再大也管不了它的生长弧度。

  有些书晦涩,有些书浅显幼稚,但你若能“捏”出书本里面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不管怎么样的书都有可取之处。如橡皮泥,什么颜色在捏泥之前都没用,却等你真正去捏时,每一种颜色都能变幻出精彩样态。

  同一本书,有人读完不再迷茫,有人读出梦想……正如莎士比亚的名言:“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书中的文字、故事和道理是固定的,但每个人都能读到独属于自己的风景,如不同人手中的橡皮泥,无论捏出什么样的形态,能使自己愉悦的书就有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
   第4版:综合
   第5版:天下
   第6版:健康养生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诗词为舟渡人生
“捏橡皮泥式”读书
汉字五千年,文明一脉传
“舌尖上”的中国史
滕州日报荆泉7“捏橡皮泥式”读书 2025-10-16 2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