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 读《沧海波澄》
王婉若
~~~ 戚舟
~~~—— 读《了不起的汉字》
徐晟
~~~—— 读《吃的中国史》有感
萧左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汉字五千年,文明一脉传
—— 读《了不起的汉字》
徐晟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它“记载和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存续的根脉所系”。黄德宽先生在《了不起的汉字》中,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通俗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汉字承载的文明长河。作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先生不仅梳理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楷书的演变脉络,更揭示了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自源古典文字体系”的文化密码。

  书中直面汉字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危机,展现出汉字顽强的生命力。早期先民用假借与形声破解造字困境,秦简隶变突破书写效率瓶颈,近代在西方拼音化浪潮冲击中,汉字坚守文化根基。黄德宽指出“繁化的本质也是简化”,字形“省简”和“增繁”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于“对符号系统优化原则的遵循和文字使用效率的追求”。这一见解超越了繁简二元对立,从文明延续的维度阐释了汉字演变的深层逻辑。

  书中对汉字之美的提炼尤为精妙。黄德宽将汉字之美概括为三种:典雅之美在形体形态,巧思之美在构形构造,韵律之美在书写变化。这种美不是静止的装饰,而是动态的文化表达。当我们在社交媒体欣赏书法博主的挥毫,或在景区身着汉服提笔临帖时,不正是对这种美的当代呼应吗?

  《了不起的汉字》特别强调出土文献的文明载体功能。甲骨文的发现被生动喻为“一片甲骨惊天下”,而清华简、安大简等新材料更不断刷新我们对先秦典籍的认知。书中详述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如何改写先秦小说史,安大简《诗经》如何还原“中冓”为“中夜”、揭示先秦礼仪文化。这些案例印证了作者主张“汉字形音义系统蕴涵大量未曾变异的原初文化信息”,唯有科学阐释,方能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首席专家,黄德宽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极具现实意义。他呼吁专业工作者既要“坚守书斋、甘于寂寞”,也要“走出书斋、服务社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汉字故事”。书中对强基计划古文字人才培养的探讨,对中小学过度重视外语的忧思,无不体现学者的文化担当。当孩子们在短视频平台跟读“甲骨文表情包”,当故宫文创将金石文字转化为设计元素,恰是这种“让古文字活起来”理念的生动实践。

  《了不起的汉字》最动人处,在于揭示汉字如何成为多元一体文明的纽带。汉字可跨方言传播,“维护了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全球化浪潮中,汉字成为文化认同的深层纽带。犹记两岸青年共写“甲骨文春晚”的温暖场景,恰印证了书中“汉字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论断。这种力量,源于每个汉字都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因密码”。

  翻开这本书,我们触摸的不仅是文字的演变史,更是文明的生命力。当黄德宽先生将“辰”字从农具到天体概念的演变娓娓道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字形流变,更是农耕文明的精神图谱。汉字承载的文明密码,至今仍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它提醒我们: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划皆春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
   第4版:综合
   第5版:天下
   第6版:健康养生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诗词为舟渡人生
“捏橡皮泥式”读书
汉字五千年,文明一脉传
“舌尖上”的中国史
滕州日报荆泉7汉字五千年,文明一脉传 2025-10-16 2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