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李天丰
~~~ 高会丽
~~~ 王保利
~~~—— 读梁鸿《要有光》
倪涛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枣庄方言词汇释》序
李天丰

  言为心声,语为心志。一地之方言俗语,犹一域之风土人情,皆载其历史之变迁,映其文化之底蕴。枣庄地处鲁南,徐淮腹地,其语言经历了几百上千年发展,发音独特,词汇丰富,乃枣庄地方文化之载体,中华民族多样性语言文化不可多得之瑰宝。

  几百上千年来,枣庄方言是枣庄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了当地语言的独特体系。“吴侬软语,三秦高腔。”王蒙先生说出了地域环境与方言特点的关系。一地方言与另一地方言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语速、节奏以及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上。枣庄地区既有起伏连绵的群山,又有广袤无垠的平原,河流纵横、山岳奇崛、四季分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形成了憨厚朴实、直爽开朗、忠诚义气、重名轻利、外粗内秀、对人热情、不做作、不服软,不追求浪漫情调的性格特点。这样的特点造就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其语音和谐铿锵,如山川之雄浑;其语调抑扬顿挫,像流水之悠扬;其词汇丰富多彩,似繁星之闪烁。极具地方人文风情魅力的枣庄方言,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节奏明快而不晦涩呆板,有着鲜明的草根性和独特的地域性特点。

  枣庄方言承载了枣庄地方文化的辉煌历史,体现了枣庄先民的聪明智慧,是中华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经济全球化的开展,枣庄方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许多生动形象、脍炙人口的方言词正在逐渐消失,中华语言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严峻挑战。

  方言是某一地域独特的语言系统,既是地方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复现的宝贵资源。一种方言一旦消亡,根本无法再造,其后果决不亚于某个物种的灭绝。对于濒危方言,学术界目前已经形成共识,即在它们还未完全消失之前,赶快去把它们记录下来。从这一点来说,《枣庄方言词汇释》一书的应运而生,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枣庄方言词汇释》一书的作者倪义省,毕四十年之功,搜集整理枣庄地区方言词汇,潜心研究枣庄方言语音语义语法,逐条阐释方言词含义,探究方言词的深刻意蕴,终成60余万言巨著。书中既有对方言字的准确注音,又有对方言词的详尽解释;既有典型生动的例句,又有对方言词源的考证;既有枣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的叙述,又有百姓家长里短、草根生活面貌的描绘。不仅囊括了本地区的人文、自然、宗教、信仰、民俗、婚姻、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相关内容,而且还涵盖了天文、历法、地理、历史、科技、医学等学科的知识;不仅承载了枣庄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巨量信息,而且蕴含了丰厚的地方文化底蕴,体现了枣庄独特的地域色彩,完全可以说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百科全书”。

  《枣庄方言词汇释》所收录的枣庄方言词已传承几百上千年,是当地传统文化、悠久历史和人文精神的结晶和载体。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里的一言一语,虽为民间之口头表达,却是历史的印记和时代的音符,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实乃博大精深。阅读这本“百科全书”,不但可以穿越时光隧道,聆听先民智慧之音,感受本土文化之无穷韵味,而且能够让你了解方言的准确发音,掌握方言字的正确写法,理解方言词的准确含义,在品味枣庄语言美、促进和谐交流的同时,领略枣庄地方文化之独特魅力。愿读者诸君能在品味枣庄方言独特魅力的同时,亦能珍视这本既传承了先民宝贵文化遗珍,又对日常生活非常有用的巨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金色年华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枣庄方言词汇释》序
书比知己更可人
聆听“群生”微语的《消息》
点亮别人的光
滕州日报荆泉7《枣庄方言词汇释》序 2025-10-31 2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