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再也无法出任宰相一职。 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
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您是如何打算的呢?”齐桓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鲍叔牙。而鲍叔牙和管仲的关系非同一般,管仲年轻时贫困,曾经得到鲍叔牙很大的帮助,可以这么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今天的一切。
然而,当管仲听说齐桓公欲任鲍叔牙为相时,却拒绝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生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又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趋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之情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 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 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 他宁愿自残身体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
易牙、开方、竖刁三个人听说齐桓公与管仲的这段对话后,心中恼怒异常,便一起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任命鲍叔牙。 鲍叔牙笑道:“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现在我做司寇,驱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让我当政,哪里还会有你们容身之处?”易牙三人讨了个没趣,深觉管仲和鲍叔牙交情之密,相知之深,于是灰溜溜地走了。
举贤不存私心,不因亲疏远近而丧失公平公正,哪怕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这种做人交际的原则,使管仲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更是获得了鲍叔牙的倾心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