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铚的《默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陈升之在宰相罢职之后,以镇江节度使的身份兼任扬州知府。他家的祖坟在润州,而润州所在的镇江府也是其任节度使的本镇。每年的十月初一和寒食节,皇上诏许他两次去镇江扫墓。他每次到润州,官吏们都隆重迎送,旌旗如云,江上豪华大船相拥。身着锦绣的官员在路边排列成伍,声势盛大成为一时之最。
这时候,同是宰相退职的王安石居住在江宁的蒋山养病,他出入都骑着一头毛驴。一次陈升之又准备回家,他听说王安石病好了,就向朝廷请求,回去时顺便探望王安石。朝廷答应了陈升之的这个请求。陈升之出行时,舟船一艘接着一艘,浩浩荡荡蔽江而往。陈开之又让属下在街上张贴告示,在大船上不停喝道,让行人和航船避开,看到的人都对之感叹不已。
王安石听说陈升之来访,就乘坐一顶二人抬的小轿前往江边迎接,连个仆人也没带。陈升之的船队到达江岸时,又是擂鼓,又是摇旗,还有人在前头的大船舳上高声喝道,让闲杂人等回避。这时,王安石的小轿行至江边的芦苇丛中间停了下来,等待陈升之等人上岸。陈升之望见王安石到来,便让随从们赶快靠岸,可是大船左摇右摆,就是靠不到岸边,来来回回盘旋了很久,才停泊到江边。上岸后,他看到王安石只乘一顶小轿而来,也无仆人相随。陈升之非常惭愧,感觉自己谱摆得太大了。返回时就不再擂鼓摇旗,也免去了舟船的喝道,静悄悄地走了。
两个罢职宰相的会面,大不相同。一个大肆铺张,声势显赫前来拜访,一个简从独往去迎接。前后对比,充分显示出二者性格作风的差异。王安石生活简朴,平易近人,有平民之风。陈升之作威作福,讲究排场,自视高贵。二人同是罢职宰相,人格高低立见分晓。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识今,两个罢职宰相见面的故事,值得今天的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