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健康养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夏健脾养心助正气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足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强壮,阳气虚则生理功能容易出现减弱或衰退。入夏以后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初夏时节,养生需注意“养心”,以更好地顺应节气变化。

  

  贪凉感冒巧用香薷

  

  夏季养生最怕贪凉。中医认为夏季人体阳气在外,体内偏于虚寒,日常如果贪凉,容易出现感冒、腹胀、泄泻、身体疼痛等不适,颇有季节特点。“对于感冒,中医有不少调理的好方法。”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赵芸说。

  据赵芸介绍,香薷是预防夏季感冒、消除暑湿的经典中药,日常可做茶饮、食疗使用。制作香薷饮,需要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炒黄打碎)15克放入保温杯中,用开水焖1小时后代茶饮用,可防治暑湿感冒、空调病。制作香薷粥,可将香薷5克加水煎沸、去渣留汁,粳米50克、绿豆50克加水煮粥,待熟时加入香薷汁煮沸,一天内分2-3次凉食或温食,可防治夏季轻度感冒。

  夏季气温过高,身体水分加速流失,容易形成贪凉饮冷的饮食习惯,并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不妨通过自我推拿增强脾胃运作,缓解不适。中脘穴是改善腹胀的重要穴位,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坚持按揉此穴,有助改善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等脾胃不适。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用拇指指腹按揉50次,力量稍重,有明显酸胀感,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作用。

  

  初夏养生“三调适”

  

  初夏时,人们还比较有精力开展工作、积极生活、出门游玩,可随着气温升高,人们的“火气”也随之增加,容易烦躁,因此,初夏时节养生要“三调适”。

  在调适情志方面,夏季养生要注重静以养心,切不可大喜、大怒、斤斤计较、悲伤、怨恨等。午后或晚饭后凉爽时可以通过静坐、听舒缓音乐等调节情绪。在调适作息方面,入夏后应顺应昼长夜短的特点,适当晚睡,坚持早起的同时可以适度午睡,以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午时,即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是人体经气“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阳。增加午休可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及时得到休息,以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不过,午睡时间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会让人感觉没有精神。不能午休的上班族,可在午间听音乐或闭目养神三十到五十分钟。在调适运动方面,人们可多参与一些户外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但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免出汗过多,伤津耗气。

  

  夏季可适当吃“苦”

  

  夏季具有阳热多而阴气少的特点,气温开始上升,人体感受外界温热之气,津液随汗液、呼吸等丢失,阴虚易生内热,随之带来一些“上火”症状,可食用有清热作用的食物来生津补阴,弥补津液。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选择一些清热生津的食物,如西瓜、乌梅、草莓、番茄、桃子等新鲜瓜果。内热夹湿生于体内,可以食用一些清热利湿的食品,如黄瓜、荷叶、薏苡仁等。苦入心,辛入肺,过多摄入苦味之物易使心之功能亢盛,心火克肺金,肺受病,多食辛味食物能养肺气,故省苦增辛。根据《本草纲目》和《食疗本草》记载,人参、太子参、苦瓜、百合、菊花、陈皮、佛手、桃仁等属苦味之物;香菜、芥菜、胡椒、洋葱、淡竹叶、生姜、油胡桃、茴香等属辛味之物,适当食用辛味,还可以祛除夏季暑湿之气。夏季火热过盛可使心气涣散而不收,酸味的收敛之性可收敛心气,固肌表以止汗,如柠檬、乌梅、酸枣仁、石榴皮、山楂、橙子、猕猴桃、马齿苋等都属酸性。

  初夏易气虚血热,消化功能下降,人们在饮食上应多加注意,根据体质进行食补才能避免身体亏损消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第4版:综合
   第5版:天下
   第6版:健康养生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6
健康养生
初夏健脾养心助正气
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
户外健身 保障健康
盲目尝“鲜”有风险 野花野菜需慎食
滕州日报健康养生6初夏健脾养心助正气 2024-05-22 2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