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坦腹东床,就可以成为快婿?
钟立春

  《世说新语·雅量》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东晋时期,太尉郗鉴有一个女儿,名璿,那是要模样有模样,要才华有才华。到了适婚年龄,郗鉴便想为女儿挑选一个如意郎君。他听闻丞相王导家的子弟个个才华出众,风度翩翩,于是决定从王家子弟中挑选女婿。

  王导得知郗鉴的想法以后,欣然应允,让门客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王家的子弟们听说此事个个兴奋不已。他们精心打扮自己,端坐在学堂中,努力展现出自己最优雅的一面,希望能被选中成为郗鉴的女婿。

  然而,在一片紧张而又期待的氛围中,“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只有一个人一点也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露着肚皮躺在床上还在那吃胡饼呢。门客回去之后,把所见告诉了郗鉴,郗鉴说,那位毫无矫揉造作,意气自如,坦腹东床的青年,正是我心目中的佳婿。于是就把女儿许配给了那个人。而那个人便是——王羲之。

  由于郗鉴择婿的故事,后来人们就将女婿称为“东床快婿”。这在中国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听到的版本就是这样的。而事实上,这背后还有着另外一层隐情。

  首先我们得知道王导是谁?郗鉴又是谁?为什么郗鉴要选女婿,王导就给他这么大面子,让他随便挑?“坦腹东床”真的是因为看中了王羲之的率真和不拘小节吗?

  王导,来自琅琊王氏家族,就是后来刘禹锡笔下“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家。琅琊王氏的顶峰是从王敦、王导拥护司马睿在江东地区建立东晋之后,王导为丞相,王敦为大将军,一内一外,权倾朝野。在当时有一句话广为流传:“王与马,共天下。”“王”,说的就是琅琊王氏家族,“马”,则说的是司马皇室。

  而郗鉴又是什么人呢?事实上,郗鉴的发迹之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王导捆绑在一起的。当王导与庾亮所代表的两大家族发生对峙时,郗鉴为王导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甚至在“王敦之乱”中,当王导与王敦划清界限时,郗鉴也是坚定地站在了王导这一边。可以说,在众多顾命大臣之中,王导与郗鉴关系最好。

  那么,郗鉴在众多的王氏子弟里选中了王羲之,真的是因为王羲之“坦腹东床”表现出的洒脱率性吗?——这固然是一部分原因,毕竟,自信、潇洒、不做作、蔑视权贵,这些品格都是魏晋名士十分看重的。然而事实上还是没有那么简单。

  流民帅出身的郗鉴因平叛王敦之乱被明帝重用,朝中根基尚浅,故而想与树大根深的王家联姻借势。但直接找王导的直系子孙,树大招风,怕引起旁人的非议。于是,同样是王家子孙,才名远扬的王羲之便成了首选。

  而从王羲之的角度来说,他的父亲王旷早在王导、王敦之前就是司马睿的亲信。若不是后来陷入司马氏的内斗中,被朝廷派去孤军解救匈奴围攻的壶关时,不知所踪,那带领琅琊王氏走向辉煌的就是王旷了。父亲早逝,这份错位的鼎盛对王羲之来说也少了真实的意义。要知道,贵族高门也是缩微版的朝堂和江湖,免不了远近亲疏的炎凉。

  王羲之是何等聪慧的人物,对于王导的用意应该是能猜出几分的。狂放的他不太愿意做官,不屑于参与这种丑戏,于是破罐破摔地“坦腹东床”,谁知还是被选中。

  因此,“坦腹东床”不过是王羲之作为王家的符号,在合适的时间,被放在合适的位置,均衡势力而已。好在郗璿自幼研习书法,被称为“女中笔仙”,与王羲之正好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事实上也如此,这两口子一辈子生了七子一女,伉俪情深,相濡以沫。

  关于“坦腹东床”,李白云“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蒲松龄道“君家子弟,原能坦腹东床;下里巴人,何敢光依北斗”……虽然都是赞美之意,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明李贽的那句:“此婿好肚皮!”是不是精辟又诙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第6版:文化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说“冬”道“至”话冬至
看看李拔怎样为官
坦腹东床,就可以成为快婿?
天趣与墨戏
滕州日报荆泉7坦腹东床,就可以成为快婿? 2024-12-20 2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