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豆地里的童年时光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记忆中,故乡燕庄的河边、沟沿、土坝上,有一小块一小块不规则、贫瘠的土地,在这些土地上种植小麦、高粱、玉米等农作物都长不好,只有黄豆适宜在这些土地上生长。半个多世纪后,这里已不是当年遍地黄豆棵的模样,一块块旱能浇、涝能排的丰产田里,各种长势喜人的庄稼,掩盖了岁月变幻的沧桑。我依着仅存的记忆,把岁月的碎片捡起,将黄豆地里的童年时光重温。

  记得每年的春节过后,二月二龙抬头之时,故乡人民就忙碌起来,为春耕春播做准备。春分时节,气候温暖湿润,万物进入生长阶段,“春飞桃杏开,蝶舞蜜蜂来”。这时,乡亲们就开始种植黄豆,一直种到阵阵布谷鸟的叫声传来。较大地块用耧(耩子)播种黄豆,小地块用镢或铲子戳下一个个浅窝,随手放进几粒黄豆,用湿润的土埋好;夜里豆粒翻一个身,白天豆芽儿就闻到了阳光的味道,一场春雨过后,人们就能看到生机勃勃的黄豆苗平整地覆盖着裸露的大地。黄豆,从出芽、长叶,到开出淡淡的黄白色花朵,再到沉甸甸地举着满身饱满的豆荚,农人们只是锄过几次草,几乎不施任何的肥料,仅仅靠着一串串埋在土里的根瘤,就可以为自己加工制造一生所需的养分,不像其它农作物那样依赖人们施舍肥料。

  黄白或雪青色的豆花开在叶下,沿着一节一节的茎干一直向上蔓延,微风吹过,发出窸窸窣窣的擦动声。豆花儿开着、落着,一茬接着一茬,茎干末梢缀着毛茸茸的豆荚。这时,豆虫生出来了,贴着豆棵隐藏在豆叶下面。小豆虫细细的腰身,婀娜蜷曲,颜色鲜绿,头顶有一个尖尖的头冠,很傲气霸道。它们沿着豆茎、豆叶优游地蠕动,人们若碰到它,它立马就会蜷缩成一个小圆球,一边装死,一边防范。每到这个时节,我们小朋友就头顶烈日,不约而同地跑到黄豆地里捉豆虫。这时的豆棵不高,豆叶也不稠密,豆虫也小。每次捉豆虫,我都是跑在最前面;我捏起小豆虫的冠,把它从豆叶上拿下来,一只一只地放在瓶子里,等捉满瓶子,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由于这些豆虫太小,大部分喂小鸡和小鸭,小部分放在瓶子里,用豆叶养起来,留着喂我养的小麻雀和苇鸟(苇喳子)。

  在夏天的黄豆地里,小伙伴们除了捉小豆虫外,就是逮蚰子。蚰子的鸣叫声十分动听,其声音越叫越大。蚰子的叫声来自它前翅互相摩擦,前翅愈发达,摩擦就越强劲有力,叫声就越响亮。当有一只蚰子鸣叫时,其它蚰子也跟着叫,像举行大合唱似的响彻田野。蚰子很警觉,行动非常敏捷,听到动静就会戛然停止鸣叫,迅速躲藏起来。哥哥常说,捉蚰子要沉住气,不要着急,要凭视力、听力和判断力,在蚰子鸣叫的地方两米之内等候、寻找;一旦发现蚰子,要稳、准、快,这样就能逮住它。

  太阳火辣辣的,直射头顶,好像一丝风儿都没有,我们都把汗水湿透的小背心脱下拿在手里,几乎每个人的胳膊或腿上都闪着被豆棵划出血的痕迹,但为了逮住更多的蚰子,我们都不在乎。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循着蚰子“叫声”响起的地方,寻觅它们的踪影。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了一只绿油油的不算很大的蚰子,非常高兴,立马扑了过去,蚰子机灵地一蹦,瞬间飞跃数米,逃脱了我的视野。我不甘心,就朝着蚰子飞去的方向追了过去,这次不但没扑到,就连蚰子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好再蹲下来,耐心等待蚰子的出现……还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了一只又大又肥的母蚰子,它正趴着吃豆叶。我稳住神,悄悄地,一抖身子扑了过去。当我从背心下摸出蚰子时,一不小心,右手中指肚被蚰子咬了一口,出了血,挺疼的!小伙伴们都把捉到的蚰子装进自己的笼子里,像打了胜仗一样兴高采烈地走出黄豆地。回家后,我把蚰笼子挂在院子里的楝子树上,喂食大葱,或喂食豆叶、地瓜叶、萝卜叶、白菜叶等。阳光下,它们撒欢似的跳跃不停、叫个不停,响彻四方!

  夏天渐渐走远,秋风刮黄了豆叶,豆虫随着豆叶的变黄而变黄。这时的豆虫很肥胖,是捉豆虫的最佳时期。我哥哥是捉豆虫的行家,他经常领着我去捉豆虫。他首先观察豆叶是否被豆虫吃得破烂不堪?其次观察豆棵下面有没有豆虫拉的粪便?再看是不是鲜粪便?若是符合这几种情况,就肯定有豆虫……我们有时能捉一大罐子。

  回家后,母亲先把豆虫洗干净,接着把豆虫的头剪掉,用筷子从豆虫的尾部穿翻过来整个虫体,洗净,剁碎,切上几个辣椒,用小柴锅一炒,可香了!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为了充饥,别说是豆虫,就是青蛙、蚂蚱、蛐蛐、蚰子、瞎碰子(金龟子的一种)等动物、昆虫我都吃过,总感觉比野菜、树叶、草根好吃多了。豆虫炒辣椒,鲜嫩可口,唇齿留香,这样的味道永存在我的味蕾里,浓浓的母爱也永远记在了我的心中。

  转眼到了中秋,豆叶渐渐黄了、落了,豆荚结实了,饱满的豆荚挂在豆棵茎秆上,三个一簇,五个一窝,馋得我们一块放羊的小伙伴垂涎欲滴。到了饥肠辘辘的时候,我们再也撑不住了,就猫着腰钻进生产队的豆地里,每人拔一抱黄豆,跑到河边或坝根隐蔽处烧吃。我们被烟熏火燎,都像小花狗似的,狼狈极了,便跳进河里或坑里洗个痛快!

  生产队集中劳力割完豆子,把豆棵用杈子装上地排车或独轮车运到场里晾晒,派人套牛拉碌碡脱粒。为了抢时间腾地种小麦,生产队就把刚运完豆子的黄豆地“放圈子(生产队放开对该地块的限制,允许社员进入捡落下的豆棵、豆粒……)”,我跟着母亲去捡豆荚、捏豆粒、搂豆叶、刨豆根。有时候,生产队长还允许我们小朋友在放圈子的豆地里放羊。

  秋阳斑斓,脱粒的碌碡不停地转动,豆荚里的豆子“噼里啪啦”地蹦出来,社员们用木锨迎风扬起豆子(扬场),飘去豆荚壳和尘土;或用木锨把豆子盛到筛子里来回摇晃,筛去泥土和沙子,捡出豆叶和豆荚壳;或用簸箕簸去杂质,留下干干净净的黄豆……脱粒后的豆秸、豆荚,一部分留作牛饲料、沤绿肥,一部分分给社员用来生火做饭、喂羊……黄豆营养价值非常高,号称植物蛋白,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黄豆属于经济作物,是那个年代生产队、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转眼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藏在黄豆荚里的光阴,悄然定格在了漫长的岁月之中;父老乡亲们一生的时光,犹如筛子里的黄豆,筛去了泥土和草屑,只剩下光洁金黄的豆粒在岁月里熠熠生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滕州风物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黄豆地里的童年时光
与燕子和萤火虫的奇妙相遇
铁水映初心 厂舍即家园
滕州日报荆泉7黄豆地里的童年时光 2025-07-02 2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