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秋天,高粱红透,豆荚饱满,在这样一个丰收的季节里,山亭区圆满完成了区划调整工作。
听闻山亭区招聘教师,高中时的两位老师彭高存、李方举力荐我到山亭区,山区教师人才缺乏,到那里会更有发展。在140人参与的考试中,我总成绩位列第四,不久便收到了山亭区的教学邀请。
看着原来任教学校的学生们泪眼婆娑的模样,我的心中满是不舍。但新的使命在召唤,开学的前一天,我骑着自行车,朝着山亭区的方向前行。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入秋后天黑得早,我知道,即便快马加鞭,赶到学校也得两个小时。
山间小路寂静无声,路边的野花开得正艳,大片的地瓜叶子和花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野草侵占得山间小路只容一车通过。这里曾是我种地瓜、参与农业学大寨垒坝堰劳动的地方,一草一木都无比熟悉。天空中时不时飘下几丝雨,轻柔地落在脸上,带来丝丝凉意。
我骑得很快,许多燕子围绕着我飞翔,时而低掠,时而高飞,仿佛在为我引路。我停下车,它们便在不远处的空中轻盈地飞舞,叽叽喳喳,像是在与我交谈。那灵动的身影在微风中穿梭,与周围的山林、花草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我不禁心生疑惑,这究竟是怎样神奇的现象?为何这些燕子会对我如此亲近?
天色渐暗,我终于来到了山亭区西边的小山腰。从这里往南拐,便是前往善崮学校的方向。此时,正赶上当地收割谷子,漫山遍野都是忙碌的农民。刚下过雨,成熟的谷子被压弯了腰。路上拉着沉甸甸的一车谷子的老牛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跟在车边的乡亲们健步行走,丰收的喜悦似乎冲淡了劳作的疲惫。
继续向前,四野渐渐笼罩在暮色之中,只能分辨出前面的路,骑车就如一叶小船在漆黑的海面上游弋。惊喜又一次降临——无数萤火虫提着绿色的小灯笼,在田间轻盈地游走。我往前走,它们就跟在身后,像是一群热情的小精灵,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
这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山区的寂静与温柔。山间的微风,轻轻拂过脸颊;燕子的呢喃,萦绕在耳畔;萤火虫的微光,温暖着心房。
我沉醉在这奇妙的氛围中,骑行也慢了下来。这一路的奇遇,是大自然给予我的独特礼物,让我对即将开启的山区教学生涯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这片宁静而美丽的山区,我不仅能为孩子们带来知识,也将收获更多与自然、生命有关的美好故事。
虽然在山亭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这次巧遇燕子和萤火虫的骑行一直牢记于心。还是和我一块教学的洪银叔博学,他说:“你行走裹起的风,将地里的飞虫惊起,燕子围着飞是在捕吃飞虫。而萤火虫身子轻,骑行裹起的气流,让萤火虫不由自主就跟着你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