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水映初心 厂舍即家园
—— 一位老国企人的深情告白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但总有些记忆如同炉膛中奔腾的铁水,炽热而清晰。回望1966年那个夏天,我从曲师毕业,怀揣着建设祖国的朴素理想,服从组织分配,一脚踏进了滕县农机修造厂的大门。从此,我的命运便与这家国有企业紧密相连,在轰鸣的机器声中,在飞溅的铁花里,书写了“我爱国企我的家”的半生篇章。

  起点,是铸造车间。那不是想象中的办公室,而是实实在在的“战场”。造型、浇铸、筛沙……日复一日与滚烫的铁水、沉重的砂模、弥漫的粉尘打交道。汗水浸透工装,煤灰染黑脸庞,沉重的体力劳动常让人筋疲力尽。那段日子,“脏累难熬”是真实的感受。然而,正是这最基层、最艰苦的磨炼,塑造了我钢铁般的意志和对生产一线最深厚的理解。我深知,万丈高楼平地起,国企的根基,就在这炉火熊熊的车间里,就在千千万万普通工人的汗水中。我毫无怨言,脚踏实地,把每一项最基础的工作都做到极致,因为我知道,这是我与国企共成长的第一步。

  汗水不会白流,付出终有回响。凭着这股踏实苦干的劲头和对工作的责任心,我从一名普通的造型工,被组织逐步提拔为车间的统计员、车间主任,再到厂部生产科科长,最终走上了生产副厂长的岗位。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是沉甸甸的责任。生产计划、调度协调、技术攻关、质量把控……厂里的生产如同精密运转的机器,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保障生产任务的完成,为了工厂的发展,我早已习惯了“以厂为家”的节奏。加班加点是常态,多少个星期天无法回到农村老家探望妻儿。电话那头妻子的理解与孩子的期盼,成为我心中最深的牵挂,也化作我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国企在我心中”,早已超越了工作的范畴,它承载着我的青春、我的奋斗、我的价值追求,是我倾注心血、为之奋斗的事业家园。

  这份对“家”的眷恋与对“厂”的责任,最终在生活的安排上实现了奇妙的统一。为了能更安心地投入工作,也为了照顾远在农村、独自支撑家庭的妻子和正在求学的孩子,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在厂里申请了一间宿舍,将妻儿接到了身边。妻子放下农具,在厂里干起了临时工;两个孩子得以在厂区附近安心上学。从此,那间简陋的宿舍,成了我们真正的“家”。工厂的汽笛声是家的背景音,车间的灯火是家的照明灯。老婆孩子就在身边,心更安了,干事业的劲头也更足了。这十多年间,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轨迹与工厂的兴衰紧密交织。我日日夜夜为企业生产经营操劳,所思所想皆是工厂的运转与发展。这份“真正的以厂为家”,是责任使然,更是情感所系。这个“家”,是栖身之所,更是精神依托,是个人小家庭与企业大家庭水乳交融的见证。

  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国企改革创新的浪潮奔涌不息。“争做国资国企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实干家”“我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的号角已经吹响。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但那份在铸造车间锤炼出的坚韧、在生产调度中磨砺出的严谨、在“以厂为家”岁月里沉淀下的深厚情感,却历久弥新。看着新一代国企人接过接力棒,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振奋。

  我深知,国企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传承我们这一代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更需要新一代人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智慧和勇气。它需要我们所有人,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怀揣着那份“家”的情怀,像爱护自己的小家一样爱护我们的国企,像经营自己的家园一样用心经营我们的事业。每一份脚踏实地的努力,每一个锐意进取的点子,都是在为这座宏伟大厦“添砖加瓦”。

  我的故事,是千千万万老国企人故事的缩影。我们用青春和汗水浇灌了国企成长的沃土,我们也将最深沉的情感融入了这片热土。“我爱国企我的家”,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是融入血脉的深情。这份爱,源于在最艰苦岗位上的坚守,源于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源于将个人小家融入企业大家的无悔选择。它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也必将激励后来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共同推动我们的国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乘风破浪,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因为,这里,永远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滕州风物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黄豆地里的童年时光
与燕子和萤火虫的奇妙相遇
铁水映初心 厂舍即家园
滕州日报荆泉7铁水映初心 厂舍即家园 2025-07-02 2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