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古滕十进士诗文译注》浅述
杨东三
~~~潘向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读梭罗《瓦尔登湖》随想
任泽健
~~~徐志频 著 现代出版社
~~~ 司现方
2022年03月3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的味道
司现方

  清晨,曙光乍现,湖畔堤旁,传来莘莘学子爽朗的读书声,余音袅袅,随微风上下打绕,落在了含苞欲放的花蕾里。亭台楼厅里,高朋满座,三三两两的“高士雅客”或说文论道,或吟诗诵词,或指天论地,或挥毫泼墨。他们互为借鉴,相互切磋,言行举止俨然一副千古文人的样子。

  藏书阁内,这旁有位扶栏捧书若有所思的小姑娘,那边有一位侧倚书架,思接千载、神游八方的小伙子。阅览室里,也有几位伏案埋头沉浸在无涯书海泛舟的读者。他们时而为寻找书中的颜如玉愁眉锁目,时而因寻觅到书中的黄金屋喜上眉梢,时而因波折摄魂的情节感到惊心动魄,时而因一句豪言壮语而热血沸腾,时而因剑拔弩张的故事屏息静气,时而因戏剧的结局抚掌大笑……

  这便是读书的味道。

  读书可以博才多智,启化慧根;可以涤荡心灵,澡雪精神;可以祓除蒙昧,浅化迂腐;可以息心克念,净信往生。书对于人“饥读之当肉,寒读之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人在喧嚣的都市穿行久了,便渴慕水草丰美的思想绿洲,而读书的感觉仿佛欢畅的甘泉流淌进干涸已久的心田,仿佛狂风吹走了黑云带来了晴天,并将沉睡的理性与懵懂的心灵唤醒。读书之人,不必手捧黄卷于青灯古佛下才能获得人格的重塑,生命的憩息,只要内心纤毫不染,脱去世俗的外套,就可以从片纸寸书里有一番觉悟,获得灵魂苏醒。拾级而上者,更可谛听来自智者的纶音妙语。偶尔读到上劲时,物我两忘,心思与作者契合,激情四射;灵感与纸张相互碰撞,文思若泉涌。

  当然,在这快餐式阅读的浮躁社会与备受拜金主义浸染的风尚里,读书越来越成为通往高官贵爵的敲门砖。于是,在这种风气的盛行下,读书的目的反倒背道而驰,愈驰愈远,有违本意了。于此,我想到了季羡林先生曾写过的一句话:贫而不改其志,学而不为其利,名而不萦纡怀。寥寥几句话,从这里,我却看到了一位通达通透老者的大人生,大境界。

  读书人的品质,应雪花一般纯洁,水晶一样高尚,并时刻保持一颗冷静、平和、包容的淳朴之心。他们最终在白纸黑字中获得个性的张扬,生命的呐喊,追寻和回归到生命的原野。因此,于读书人而言,紫金舞女,万禄贵爵,也不过是一朝风雨,万古虚空的幻影罢了。

  读书之乐,添雅趣;读书之味,赛饭香;读书之价,抵万金;读书之用,治天下。读书于我也,治气养心,修身养性,无恶于身,可谓多有裨益。一日不读书,即感面目可憎;三日不读书,清夜扪心,惶惑益滋。

  不过,读书不可一味沉迷于书,否则就会蹈入人云亦云,陈陈相因的迷途境地,也便失去了读书的意义。古人言: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读书还需像老黄牛倒嚼一般,也要有反刍的味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防疫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健康养生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故园有嘉禾
《古典的春水: 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瓦尔登湖
《左宗棠与李鸿章》
读书的味道
滕州日报荆泉7读书的味道 2022-03-31 2 2022年03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