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特别是东晋社会,奢风大盛,衣食住行,都极尽奢靡、绮丽,可谓穷奢极欲。但在这种世风下却有一个叫陆纳的人,情操坚贞,严以自律,以俭素清廉著称。
据《晋书·陆纳传》记载,陆纳,字祖言,东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江南著名的士族豪门。其祖父、父亲都曾担任过朝廷高官。陆纳虽长于豪门,但年少就颇有清廉节俭的操守,为人俭素,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浮华奢靡风气非常反感,并常以自己的行为去抵制。
有一回,陆纳被任命为吴兴太守,赴任前,他前往姑孰,向当时操控朝廷大权的大将军桓温辞别。闲谈中,陆纳问桓温,大将军您每次喝多少酒才会喝足,另外,您每顿能吃多少肉呢?桓温回答说,一般情况喝三升酒就会醉,吃肉也就十多块吧,你怎么样?陆纳回答说,我一向不能喝酒,最多也就二升,肉也吃不了多少,跟你比相差太远了。没过多久,陆纳见桓温有闲,就请桓温与王坦之等三人饮酒。酒宴开始后,桌上却只摆上一斗米酒,一盘鹿肉,在座的都非常惊愕。陆纳见了,慢条斯理地说,大将军您上次说只能喝三升酒,而我也只能喝二升,现在有一斗酒,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酒量,足够我们饮用的了。
桓温和各位宾客都为陆纳的直率与简朴而赞叹,虽然酒宴俭素,但大家心情舒畅直至兴尽而去。
陆纳不仅节俭,而且廉洁奉公。他在吴兴太守任上,连朝廷规定的俸禄也不领取,所用粮食都由自家的奴仆从家中运来。
陆纳离任赴朝时,随从问他用多少船来装载东西。陆纳说,我也没什么行李,一条船就足够了。上船时,陆纳所携带的只有被褥而已,其余的东西全都封存交还官府。
还朝后,陆纳先任太常,后升任吏部尚书,加奉车都尉、卫将军。一次,当时总领朝政的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知道了没特别在意,也没刻意准备。而陆纳的侄子陆俶知道这事后,认为这是结交权贵的好机会。见叔叔没做什么准备,就自作主张,也没向叔叔打招呼,预先秘密安排好了丰盛的宴席。谢安到来后,陆纳只摆上茶水和水果招待他。这时,陆俶却突然将事先准备好的宴席摆了上来,“陈盛馔,珍馐毕”。
待客人离去后,陆纳大怒。非常严厉地对陆俶说,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你不给父辈脸上争光倒也罢了,却来玷污我俭素的名声。盛怒之中,责打了侄儿四十杖。
陆纳一生“恪勤贞固,始终不渝”,在当时受到朝野上下的赞扬。他被后世视为清廉节俭的典范,受到历代人的景仰。
重温陆纳的故事,深受启迪。陆纳严以律己、节俭清廉的言行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体现,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今人学习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