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初年,有个滕县令王尔鉴。此人是进士出身,在滕县写了很多诗。包括著名的滕县八景、莲青山、荆泉、狐台山、沧浪渊他都写过。但写得最多的还是微山湖。
清朝的微山湖东岸,有条国家经济大动脉穿过,就是漕运河。康熙皇帝曾在皇宫壁柱上写下三件大事:三藩,河务,漕运。漕运河从滕县境内穿过,与荆河、薛河、漷河相通,每年夏秋山洪爆发,携带大量泥沙冲入运河,年年夏秋都要防洪筑堤,年年冬季都要挖河清淤。滕县令大半年都要往微山湖边的河工上跑。所以王尔鉴的微山湖诗特别多。
滕县民谣说人生有“四大累”:挖河、打堤、割麦、脱坯。这挖河、打堤都是河工。河工艰苦,需要的经费也多。除了工部从国库支出一部分,运河所在地还要无偿出徭役,搞得滕县民不聊生。到了康乾时期,就改为按滕县的田亩征河工税费雇佣民工。河工费在当时比较可观,而工程承办人主要是驻夏镇的工部分司主事和滕县县令。他们都有机会分润这笔钱。
上海有个五大古典园林之一的醉白池。主人是顾大申。顾大申一生没做过大官,但他在顺治年间作过工部夏镇分司主事,负责从南阳到台儿庄的泇运河河工。夏镇著名的部城,就是他主持修建的。六品的工部主事,年薪就几十两银子,顺治年间也没有后世的养廉银。靠顾大申的薪水,想在上海修园林那简直是做梦。但手里有河工,那就不一样了。
有发财的也有倒霉的。河工上因为贪污渎职丢官甚至砍头的比比皆是。有的名字还记录在史册中,那真是遗臭万年了。康熙五十六年《滕县志》中就有某县令借机多征河工费的记载。县志中有个职官谱,你在滕县官声如何,要给你记一笔。比如康熙十七年的滕县令马士琼,县志就记载他“贪酷”;乾隆十七年的县令陈■“贪暴”,嘉庆元年的周锦,“贪污,至捕役、土娼皆纳月例”,也真够不要脸的。而王尔鉴在县志中的记载则是:“为人清超,一尘不滓”,等他任满升官,“滕民攀辕不忍别,立感恩碑于城北四十里。”
王尔鉴得此佳誉并非偶然,他在河工上曾写过一首《微山湖观鱼》诗,可见其清操:
湖光澹如新洗镜,镜里菱花相掩映。
锦鳞耀日逐队来,前者载游后载泳。
有时波底穿荇过,捷于机上抛金梭。
有时水面仰吐沫,落花惊逝翅一拨。
岂无香饵沉金钩,纶竿手把临清流。
众鱼常才愚偶中,贪不自戒将何尤。
赤鲤独能防未然,不吞香饵吞清泉。
先几怛惕金钩悬,奋翅鼓鬣腾云烟。
君不闻不贪物所宝,未然之防曷可少。
这是一首咏物明志诗。诗中说,大多数鱼见识平常,围着香饵转,但一口吞下钓饵的也只是少数蠢货。送掉性命,只能怪它们太“愚”太贪。而“赤鲤”则不同,它“不吞香饵吞清泉”,最终能“奋翅鼓鬣腾云烟”,修成正果,大展宏图。王尔鉴在诗中提出了“先几(防微杜渐)”“怛惕金钩(警惕钓饵)”“不贪物所宝(不贪为宝)”“防未然”“不吞香饵吞清泉”等做官处世的原则,这不只是他作清官的法宝,今人仍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