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是中国古代皇帝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等重大事宜的一种专用的文书形式,行文正式,语调严肃,尽显皇权之威严。圣旨从拟稿到缮写,一般均由皇帝钦点的顶尖文人高手来完成,行文精悍洗练,几乎达到“增一字则嫌其累赘,减一字则达意不确”的程度。但也有例外,史上就留下了不少挺有意思的白话圣旨。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自立为帝,过起了圣旨瘾。部将刘进忠不听张献忠告诫,执意出兵汉中,结果大败。张献忠闻讯大怒,下圣旨责备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咱老子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强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驴球子,入你妈妈的毛!钦此。”张献忠这道圣旨实在骂得太猛了,“进忠忿怒,继而降清”。
雍正在位十余年,未曾有过一个休息日,勤政至极,其批折很多都是白话文,快言快语,毫不掩饰爱恨之情。如批年羹尧奏折:“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批蔡廷折:“李枝英竟不是个人,大笑话!真笑话!传口谕给他,朕笑得了不得,真武夫矣。”批蔡廷折:“真正累了你了,不但朕,怡亲王都心疼你落眼泪。阿弥陀佛,好一大险!”批傅泰折:“你是神仙么?似此无知狂诈之言,岂可在君父之前率意胡说的!”雍正平生霸气侧漏,看他的圣旨令人豪气顿生。有一次朝廷需要从山东、河南买粮运往江南,河南巡抚田文镜上奏说江南人不吃小米,要运就运小麦。田文镜在奏折里自称愚笨,能办成此事全靠皇上教导,不用奖赏。雍正看着舒坦,同意了这一建议,并褒奖田文镜,“你说不用奖赏,朕偏要奖赏。”还发了这么一道批折圣旨:“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快言快语,豪放硬朗,读着爽快,也不禁为雍正莞尔。
明清两代圣旨统一的开篇语“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出自朱元璋。朱元璋出身底层,文化不高,说话直截了当,做事干净利落,当上皇帝后坚持用白话发布圣旨,群臣为此和他斗争了几十年,终究拗不过他。据《明鉴》载,有次,浙东沿海有倭寇来犯,地方官吏请示中央,朱元璋一道圣旨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简洁扼要,直抒胸臆,豪气干云,读着很是过瘾。
再说雍正。他有个圣旨内容如是:“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人吃剩的饭菜不能扔,留给猫狗吃,猫狗还吃不完,也不许扔,晒干喂鸟吃。雍正以最高规格提倡节约粮食,光盘行动,可谓用心良苦。只是不知实际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