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少年时即与唐太宗李世民交好,后又结为姻亲。贞观年间被拜为宰相,深得唐太宗的信任。魏征一开始是辅佐李建成的,曾多次劝李建成先发制人,及早动手,可惜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杀掉李建成,不久当了皇帝。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并没有被杀,李世民也没有怪罪他,反而很器重他的胆识和才能,于是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长孙无忌很看不起卖主求荣的魏征,在一次朝会的时候,讨论到为臣之道,当着大家的面,长孙无忌说魏征:“你抛弃李建成,绝对不是忠臣。”
一时间大殿上肃静了,大家都看着魏征,这很让人下不来台,而且李世民刚刚当皇上,手下有很多都是别的势力投靠过来的人,长孙无忌看似打的是魏征脸,其实是打了所有投靠人的脸,如果都闹起来,对稳定毫无意义。
李世民一时间也没了办法,就在这时,魏征平静地说:“长孙无忌说得对,所有人在陛下手下都做不了忠臣,只能做良臣。”
大家一愣,长孙无忌也是一惊,李世民赶紧问这是为何?魏征说:“忠臣,龙逄、比干也。良臣,稷、契、咎陶也。”龙逄和比干都因进谏,分别被夏桀和商纣王所杀。稷、契、咎陶因为君主的贤明,成为虞舜时的三位贤臣。魏征想说的是,忠臣是君主昏庸在前,自己敢谏而死,良臣是君主开明在前,自己才能有所作为。
李世民赶紧说,看起来大家在我这里没有机会做忠臣了。大家哄堂大笑,稳定了军心,非常棘手的问题,魏征就这样几句话解决了。这就是语言的艺术,能让棘手变应手,也能让无碍变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