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个在滕州民间喜闻乐见的春联告诉我们:古代书院人一直坚持进行着劳动教育,这是一种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时光荏苒,一以贯之,从未改变,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劳动教育再次在书院小学大放异彩,“勤工俭学”“校办工厂”的突出成果与经验在全省推广。
历史的脚步在这里并没有停留,书院人在新的世纪与新的征程里又开始着新的劳动教育实践与创新,百年书院开始续写新的劳动故事,也奏响了这个春天最美的乐章。书院小学“以劳育美”的劳动课程以“全面育人”“多元化育人”和“联动育人”三大理念为支撑,立足学校主阵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互动机制,将劳育与德育有效融通,强调通过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启发创造性劳动。
学校利用书院历史文化街区的区位优势与周边的店铺协作,建立起了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亲历社会实践。学生在基地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劳动实践,真切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深刻领会到了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
学校通过课程体系三级分包制、建立街区课程群、开展主题劳动节有序组织开展校内常规劳动,承担起守护校园美化环境的责任。拟定假期劳动清单,通过“亲子共探究,快乐共成长”假期专题、“智慧父母大课堂”“性善书院大讲堂”等家长培训课程,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礼仪习惯、生活习惯”作为家庭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制定了“一年一课题,一月一主题,一周一话题”的德育课程,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假期劳动实践生活,不仅加入教育的“同盟军”,更成为学生居家劳动课程实施的“好伙伴”。学生不仅主动分担家务劳动,体会父母辛苦的同时也培养了责任和担当,更懂得了感恩和珍惜。
学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义工活动,在劳动中弘扬奉献精神。诸如环保志愿活动、敬老院公益活动、爱心餐厅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爱与温暖中深刻领会了“以爱呼唤爱,以善激发善”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开展了端午节等节日主题文化活动暨劳动周活动,学生在感知、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品味端午,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书院学生身穿汉服走上街头进行文化义卖活动,获得广泛的社会好评;在《学习强国》、山东教育频道、《滕州新闻》、《滕州日报》进行了报道。
学校组织开展“寻找身边的劳动榜样”主题活动,鼓励学生采访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劳动之美,内化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幸福的积极价值观。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寻访王家祠堂、参观“家风家训”馆、书院人物寻访、班墨故事演讲、微山湖文化采风、参观抗日纪念馆等社会实践活动。评选“先进班级”和“劳动明星”,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激励学生不断前行!
滕州市书院小学的劳动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留下了一个新的教育故事,写下一段浓墨重彩的教育篇章,奏响一曲春天最美的乐章。百年书院,大道正康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