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您要慢慢老

  母亲走后的这几年,父亲老得特别快。

  一个30年从未做过饭的父亲,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后,也逐渐成长起来,练就了一身本领:馒头蒸得像面包,油条炸得金黄蓬松,各类红烧菜也是样样拿手。我常感叹,要是母亲在世,该是怎样的惊叹啊!

  每每我一回到家,父亲就佝偻着身子,屋里屋外地忙活。当我要帮忙时,他便说:“不用不用,这里脏。”或者说,“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歇着吧!”这样的话语,这样的口吻,跟母亲在世时,竟一模一样。看着眼前这么一个瘦小的人儿,挪着细碎的步子,踩着阳光忙里忙外,我的心里总是咯噔咯噔地疼。

  父亲,您一定要慢慢老啊!

  其实,每周六晚上,我都会与父亲视频,那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父亲总会跟我念叨家长里短的事,仿佛永远也说不完。比如小荒地的梨套了8000多个袋子,西北地里的麦子刚浇上水,长势喜人,再过半月就能收了;屋顶又翻修了,南屋换了大玻璃,拖拉机便宜处理了;老王家添了孙子,贵贵家儿子当兵了……父亲一件一件说着,如数家珍。那是他生命里的大事。我的大脑也飞速旋转着,一幅幅画面延展着,拼凑起童年的光影,故乡的人与事也都鲜活了,那么年轻,那么亲切……

  我常常遥望着家乡的方向,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麦田,麦子染了黄边,正忙着开花、灌浆。瘦小的父亲正坐在地头,头戴着那顶饱经岁月沧桑的破草帽,眯着眼,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他老得像一张旧报纸,上面印着密密匝匝的字,粗糙黝黑,却又铿锵有力。

  6月,金灿灿的麦子要丰收了,轰隆隆的收割机将要在这片大地上夜以继日地工作。一粒粒浑圆饱满的麦子,裹着大地的深情,蹦跳着钻进一个个硕大的编织袋,堆砌起比山还高的麦峰,犒劳着农民一年的辛劳。放眼望去,那一行行金黄的麦苗,何尝不是父亲书写在大地上的“散文诗”?那一粒粒麦子,又何尝不是律动在他生命里的“音符”?丰收了,真好!那是每一个农民心底最深切的盼望,是每一个老百姓最朴素的日子里——厚重的依靠。

  上周视频时,父亲还说,中学后面的那块菜园,种了你爱吃的那种西红柿,粉嫩嫩的沙瓤,还有水果黄瓜,冰箱里还留着嫩玉米……他弱弱地说,如果暑假你能回来,这些我就都留着……父亲讲述内心最深最浓的渴望,总是习惯加上“如果”。我知道,他盼着我回家,可又担心我太忙,只能在“如果”里小心翼翼地表达着,那么浓烈的盼望,却又那么虚无缥缈。一想到远方的父亲,想到他耕耘一生的大地,想到他心底最深的惦念,我总是泪流不止……

  母亲去世后,我不止一次劝说父亲来青岛转转。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居住养老都是好的。可父亲总是委婉地推辞,家里什么什么活还没忙完,地里什么什么事也不能离人。其实我知道,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最爱的还是那片土地,最亲的还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乡邻。城里再好,终究不是他的家。我深深理解着父亲,并一次次规划着回家的路。

  回家,再离家。短暂的相聚,长远的别离。每次离家时,总是别样的哀愁。我鸣笛行走后,父亲还站在那个巷口依依不舍地挥手,直至再也看不见。夕阳下,父亲老得像一个影子!一个单薄的影子!

  “父亲,多希望您慢慢老啊!因为,我走过的山海,一直有您最遥远的目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滕州风物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写给父亲的散文诗
父亲,您要慢慢老
透过“父”字看父爱
班门桑茶
滕州日报荆泉7父亲,您要慢慢老 2024-06-15 2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