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愿意时常保持倾听的姿态,你会发现小朋友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说话艺术家”。我家的谦谦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
一天早上,正在吃着面包的谦谦突然停下来,甚是神秘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我都快忘记豆浆是什么味道了呢。”我愣了一下, 但很快又反应过来:“噢,我们家谦谦想喝豆浆了对吗?”“妈妈,你真的太棒了!简直就是我肚子里的虫。”他兴奋得声音都高了几度,我自是欣然收下“虫妈妈”的称号:“好,待会儿虫妈妈带你去买豆浆!”和孩子进行充满童趣的对话,不经意间让家里的气氛增添了几分快乐。
这种欢乐的氛围,也常常延续到出行路上。谦谦坐车的时候嘴巴也不会闲着,他总喜欢像个小导游一样,热情地跟我介绍他的发现。上个周六带他去找表哥玩的路上,他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薯片,一边看着窗外用欣赏的口吻说:“妈妈,小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风景,现在知道了。嗯,美味的风景。”“妈妈快看,天上好多好多云,我好想去摸一下云朵啊。你猜,它是像我们捡的木棉棉絮那样柔软,还是像我们在公园里买的超级大朵棉花糖那样美味……去哪里才能找到长长的梯子帮我够到云朵呢?飞机能飞那么高,能带我去摘云朵吗?”通常在这样的时刻,我会微笑着逐一回答他那看起来“荒谬”但充满想象的问题,答案或许不完美,重要的是让他的好奇总有回应。此刻的“风景”在他的口中确实很“美味”,词语搭配的问题不妨等到辅导作业时再纠正,保护观察力和表达欲也很重要。
然而,这份母慈子孝、岁月静好的景象,有时也会被我无意中打破。
谦谦晚上写作业时,我通常会在一旁看书、写读书笔记,两人互不干扰。不过,自从最近我遭遇了一些烦心事,手中的书本悄悄换成了手机:要么不停地和朋友聊天,要么刷短视频,全然忘记了“言传身教”的初衷。
一天,谦谦像往常一样让我帮忙进行课外书阅读计时,我机械地操作完,便继续捣鼓我的手机。只见他叹了一口气,用认真又坚定的语气对我说:“妈妈,《天才小鸭》视频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不想让你的孩子变成废物,在孩子看书的时候,你也要一起看……’所以,你现在要和我一起看书吗?”听罢他的话,我赶紧放下手机,愧疚地摸摸他的头:“对不起,以后请你多多提醒妈妈,我要和你一起看很多有趣的书……”
在谦谦的劝说下,那天之后,我手里的手机又重新换成了书本。同时,我也决定要向家里这位小小“说话艺术家”学习,学习他那委婉批评和劝告的说话艺术。毕竟,往常我对他太直白的批评不仅容易伤害自尊心,也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同样需要双向奔赴。
噢,你想知道怎样才能收集到小小“说话艺术家”这么多美妙的声音?只需要记住以下步骤:当他跟你说话时,首先停下手上的事情,然后微笑地看着他、认真倾听、不扫兴、逐一回应。当你们心灵的距离足够亲近,他会随时随地、毫不吝啬地以童真的语言为你描述这个可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