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 高贵华
~~~ 高会丽
~~~ 王碧丽
~~~ 熊文轩
~~~ 吕志强
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念“唠叨经”的父亲
熊文轩

  在我家,父亲的唠叨如同空气,无处不在。

  上高中时,功课越来越多,桌前的我常会为一道题而绞尽脑汁。每逢这时,父亲便会悄然走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热切,拿起我的数学课本,便要在白纸上演算。“这道概率……我当年还挺拿手的。”可少年心性的我啊,自负又烦躁,总觉得父亲那些“陈年”的方法早已过时,远不及参考书上的精妙。我不耐烦地挥手,急切地将他推出房间:“好啦好啦,爸,我自己能行,您忙去吧!”门在我身后掩上,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咔哒”。门外,传来一声低沉的叹息。那叹息漂浮在静默的走廊,也在我们两代人的心上划出了裂痕。

  考上大学后,我像一只挣脱樊笼的鸟雀,第一次拥抱无拘无束的风与自由。但父亲的忧心,也紧紧追随我飘到了千里之外的北国。“最近又降温了,裹紧些啊!”“晚饭吃得饱吗?”“到宿舍了吗?别熬太晚,身子骨熬坏了怎么行!”他的短信如同不知疲倦的啄木鸟,“笃笃笃”地敲在手机屏幕上。有时我看了一眼便埋在作业或朋友的热聊中,忘记了回复;有时匆匆瞥过,觉得不过是寻常叮嘱。然而这短暂的无声,总能立刻激起他焦急的探寻——手机固执地响起,父亲关切的声音穿越电波而来。彼时的我,时常觉得这般呵护如枷锁,心底总有个声音在宣告:爸,我不是孩子了!那跨越山海的絮叨,在我青春的无畏里,渐渐累积成了甜蜜的负担。

  待到我成家立业,甚至自己也抱起了一个小小生命时,父亲的絮叨不仅未曾减弱,反而愈演愈烈。他的视线不再仅仅聚焦于我,而是扩展到我的整个世界:从工作的应对策略,到初为父母时的手忙脚乱;从炉灶上切菜如何不伤手的要诀,到厨房油烟太大要记得开窗的琐碎提醒;甚至外孙未来人生路的模糊构想……他恨不得将自己的半生经验,都凝练成字字箴言,悉数灌注给我的小家庭。

  终于有一次,当我再次被“纸尿裤要勤换”“多出门晒太阳”这类重复过多次的叮嘱包围时,连日累积的疲惫再也压抑不住,我失却了平日的耐心,猛地抬起头,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锋利:“爸!你这话都说了多少遍了?我都知道了!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空气瞬间凝滞。父亲张了张嘴,脸上闪过清晰可见的无措和失落,那些悬在嘴边的话最终无声地咽了回去。

  日子忽然静了下来,可这份清静却并不令人轻松。饭桌上的笑语少了,家中的空气也开始小心翼翼。这样的沉默,远比絮叨更令人心头发堵。

  静下来回想,我现在不也习惯性地对着儿子反复叮嘱“慢点跑”“多喝水”“要盖好被子”吗?那些被我认为是“重复”与“过时”的话语里,沉淀着多么汹涌而笨拙的爱意。而自己竟也沿着他们爱的轨迹,变成了曾经“嫌弃”的模样。

  看着父亲花白的鬓角,我想为他定制一张最独特的奖状,上面印上几个他当之无愧的大字:“最唠叨的父亲”。这既是送给他的礼物,也是我们父女间三十载絮叨岁月的纪念。

  原来,有些爱,注定要以唠叨的形式存在,注定要以“唠叨经”的方式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一爱复一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广告
7
荆泉
拉一把母亲
为爱“突围”
我家有个“说话艺术家”
爱念“唠叨经”的父亲
交通发展绘画卷
滕州日报荆泉7爱念“唠叨经”的父亲 2025-08-05 2 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