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最初是人们用来烹煮的食器。大禹造九鼎将九州的山川风物刻于鼎上,以此代表九州,并将九鼎置于王城,象征政权所归。鼎就从一般的炊器发展为传国重器。现藏于滕州博物馆的滕侯方鼎就是最好的见证。
滕侯鼎是西周早期滕国之器,1982年出土于滕县姜屯公社庄里西村,历经3000余年的水浸土沁,却依然保存完好,铭文清晰可辨。2015年,被评为“齐鲁瑰宝”,为国家一级文物。滕侯鼎为青铜铸造,通高27厘米,口径11.5×16厘米,腹深15厘米,重5.03千克。分鼎盖和鼎身两部分,鼎身附两耳,腹部外鼓,饰饕餮纹四组,繁丽神秘。滕侯鼎上的饕餮纹饰,其角似牛角外卷,回环曲折,怒目圆睁,强烈衬托出滕侯鼎的神秘、肃穆、威严。
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左传·文公十八年》《吕氏春秋·先识览》载,饕餮“贪于饮食,侵欲崇侈,不知纪极,不恤穷匮”“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它十分贪吃,遇到什么吃什么,甚至连自己的身体都吃,由于贪婪无节制最后伤害自己。滕侯鼎铸刻着饕餮图案,告诫着人们:贪婪和欲望若不遏制,必将愈陷愈深,招致灾祸。滕侯鼎饕餮纹饰的表现语言发人深思,让人警醒,是廉洁教育的最佳题材之一。
(文图均由市纪委监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