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器晚成”中的“器”

  “大器晚成”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大多数成语词典的解释是:“大才需经过长期磨炼方有成就。现指成名较晚的人”“比喻有大才、能担当大事的人”。众多词典虽对整句成语作了解释,却没有指明“大器”的确切含义。一些中学教材对“大器”一词的解释比较含糊:“古时指贵重的器物,现比喻大才。”那么,“大器”到底指的是什么“贵重器物”呢?

  “大器晚成”这句成语出自《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讲的是“道”的几种无为境界:最方正的东西没有棱角,最大、最贵重的东西总是最后完成,最好的音乐没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这里的“大器”指的是古代几种重量级的器物,包括圭璋之类的玉器和钟鼎之类的金器(铜器)。

  圭璋指的是古代两种玉制的礼器。《礼记·礼器》中载有“圭璋特”一说。“圭璋,玉中之贵也。诸侯朝王以圭,朝后执璋,表德特达不加物也。”《淮南子·缪称训》中也载有“锦绣登庙,贵文也;圭璋在前,尚质也。”我国古代较重祭祀,因此祭祀所用的礼器颇为流行。在当时,礼器包括很多种类,炊器有鼎、鬲、甑、甗;食器有簋、簠、盨、敦、豆;酒器有爵、斝、觚、觯、觥、尊、卣、壶、罍、瓿;水器有盘、盉、匜、鉴;乐器有铙、钟、镈、鼓;玉器有璧、琮、圭、璋、钺。在这些礼器中,以玉器为最贵重。

  钟鼎是中国古铜器的总称,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鼎在古代还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淮南子·泰族训》中有“不大钟鼎者,非爱金也”的记载。《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中也有“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铭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的记述。根据《左传》中的记述,“大器”即是指铜铸的礼器钟和鼎,“大器,钟鼎之属。”

  在古代,琢玉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有的甚至要费好些时日和人工才能雕琢而成。而铸造个头较大的钟鼎更是需要一定的铸造技术,冷却凝固时间也就越长,冷却时间足够长,铸件方能“成器”。正是因为圭璋、钟鼎,都需要长期雕琢、淬炼才能成器,因此这个成语就渐渐衍化为“大才需经过长期磨炼方有成就”的含义。发展到现代汉语里,又添了一层意思,指“成名较晚的人”。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中记载这样一则“大器晚成”的轶事:“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说的是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少时没有声望,亲友虽多但都瞧不起他。只是崔琰却很器重他,经常对别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累官至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魏文帝时期还任过司空,果然是“大器晚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善国清风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杭州“市长”范仲淹的“荒政三策”
“大器晚成”中的“器”
不侫之侫
《谢上表》中见风骨
滕州日报荆泉7“大器晚成”中的“器” 2023-08-11 2 2023年08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