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有一首《卖炭翁》,描写了一个“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老翁,用牛车拉了千多斤木炭,到集市上卖。“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个老翁单衣薄衫,在冷风中发抖,却希望天气再冷点,以便把木炭卖个好价钱。哪知来了个“黄衣使者白衫儿”的宦官,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把一车炭拉走了。
诗中所描写的,正是唐德宗时所谓“宫市”的真实写照。“宫市”就是皇帝派宦官出宫采购的称谓。这些宦者到了市上,强买物品,勒索百姓,无所不为。“宫市”为老百姓痛恨,是很自然的事。就在德宗晚年,有些正直的大臣,多次请求德宗罢“宫市”,均遭拒绝。
德宗的太子叫李诵,“为人宽仁”“礼重师傅”,是一个很想有作为的人。一天,他正在书房与一批侍读的师傅议论时政。有个侍读说:“今日来宫,经过早市,看见宫内出来两个中使。正在做买卖的商人见了,立即关门闭户,小贩们也四散奔逃。这样下去,没人敢到京城来做买卖了。”话音刚落,众人议论纷纷。李诵一时激愤,站起来说:“宫市之弊,人人可见。寡人见了父皇,一定极力劝谏,早日罢除!”众侍读听了太子所言,皆交口称赞,劝太子早日向德宗进谏。只有太子侍读王叔文,坐在一旁,“嘿然不语”。等众人退出后,李诵独留王叔文问道:“对寡人刚才所言,你为何一言不发?”王叔文想了一下,回答道:“叔文蒙太子重用,焉有不竭力尽忠之理。惟吾朝历代太子,对皇上只能侍膳问安,最忌干预朝政。如太子进谏,陛下一时听不进去,再有小人从中挑拨,诬太子收买人心,后果如何?太子想过吗?”李诵听到此处,忙立身向王叔文致谢,并说:“非先生,寡人几误大事。”但过了一会,他又说:“将来有机会,先生还要助寡人罢宫市,除弊政啊!”
不幸的是,在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李诵突患中风,不能说话了。第二年正月,德宗逝世后,宦官们不顾李诵继位进行改革,就一面散布李诵病危,不能临朝听政的流言;一面阴谋废太子,另立新帝。正在此时,忽听从太极殿方向,传来呼声:“今皇继位,大臣们赶快进朝参拜!”大臣们走进朝堂,见李诵全身孝服,端坐宝座,接受百官朝贺,频频向大臣们点头示意。许多人因皇位继承问题可能会引起战乱的担心,至此安了下来。有些侍卫在侧的武士也不禁欢呼雀跃,连呼“万岁”,就这样,李诵继承了皇位,是为顺宗。顺宗继位后,立即拜王叔文为翰林学士,为皇帝起草诏令,协助顺宗进行改革。
顺宗接着下诏革除了京兆尹李实的官职。这李实是德宗朝有名的酷吏,任意断案,随便杀人,京兆人把他恨透了。听到李实罢官的消息,好多市民都捡了砖头,等在路上准备在他走过时,往他身上扔。李实得知,只好从小路偷偷溜走。
不几天,顺宗又下诏罢宫市和五坊小儿。消息传开,轰动长安,人们不禁欢呼雀跃。五坊小儿是皇宫内喂养禽兽的小太监。他们经常在井口张网,不准人取水。有时还把一筐蛇放到百姓家里,要人喂养,借机敲诈勒索。这次一并罢除。历史上著名的“永贞(顺宗的年号)改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