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是汉哀帝时的丞相,为人刚毅有威重,敦朴能直言。汉哀帝宠爱董贤,对其百般赏赐仍觉不足,想封董贤为侯。按规定,皇帝圣旨要经过丞相等人的签字才能生效。哀帝对耿直的王嘉还是有些忌惮的,因此先将草拟的诏书给王嘉等人过目,以试探其反应。
王嘉果然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哀帝对董贤的赏赐已经过度,并直言上书,列举前朝宠臣恃宠而骄,以致忘乎所以,不得善终。他好心劝谏哀帝,应该吸取这些教训,有节制地宠爱董贤,也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然而哀帝并不领情,虽然表面上未与王嘉计较,内心却十分不悦,反而对董贤更加宠爱。
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去世后,哀帝假托傅太后遗诏,又要赏赐董贤等人。诏书都已经发到丞相府准备签署。王嘉看了诏书后,又退还给哀帝,并再次上书直言劝谏。除了提及皇帝应谨慎行事外,还直言如此宠爱董贤会令皇帝失了威信,对国家危害甚重。甚至说出了“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样的谚语。最令人捏把冷汗的是,王嘉还提到了哀帝的健康和继嗣未立之事,可谓戳到了哀帝的痛处。
这一次,王嘉彻底激怒了哀帝,面对哀帝的责问,他只得免冠谢罪。随后,光禄大夫等人弹劾王嘉,要求让廷尉治罪。哀帝派使者到丞相府,召王嘉到廷尉所辖的诏狱。
使者到了丞相府,掾吏哭着将和好的毒药给王嘉,让他自裁。王嘉不肯。主簿说:“将相不接受司法审讯,君侯还是自裁吧。”使者就危坐于府门上等着他。主簿再次进药,王嘉接过来把药杯摔到地上,对官属说:“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如果奉职负国,应当在都市伏刑以示众。丞相难道是妇孺之辈吗?怎么能服药而死!”王嘉穿上朝服,随使者去见廷尉。廷尉收了王嘉的印绶,将他关入诏狱。
审讯中,面对狱吏的诘问,王嘉仰天长叹:“我身为丞相,不能推荐贤良之人,不能消除不肖之人,有负国家,死有余责。”王嘉在狱中二十余日,绝食呕血而死。汉平帝即位后,封王嘉之子王崇为新甫侯,追谥王嘉为忠侯。
将相不受审讯在当时是不成文的规定,而王嘉敢于直面审讯,是因为他要与欲加之罪正面对质,所以拒绝服药而死。因绝食而死实际上也算是自裁,那是因为他自知不会得到公正的审判,是他为了清白与尊严而选择的唯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