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炳绅
首先,“临期食品”并不是“过期食品”;其次,临期食品有着价格相对实惠的优势;再者,临期食品也分种类、程度和食用方式;还有一点就是如今挣点钱不容易,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能省就省点吧!何况,这总比一边啃老一边充大款强得多吧?
回过头来说:在各种因素并未达到伤害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能够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或享受到性价比较高的食品,怎么说也是一件较为惬意、合算甚至理智的事情。
其实有些食品,未必一定都要花大价钱“尝鲜”;同样,有些食品也并非越鲜就一定越好;有些时候,食品本身的卫生安全、加工过程、工艺标准等方面的保障,远远要比日期早晚重要得多。
至于那些经过封闭包装、高温消毒、干燥灭菌或其他不容易腐败变质以及需要二次加热才食用的临期食品,完全可以适度地加以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人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程度不同地因经不住诱惑或口腹之欲,而虚荣攀比、铺张浪费、争相尝鲜的当下,能有这样一批推崇降级消费的“有识之士”涌现,也算是相对浮躁社会漩涡中的一大幸事,更是年轻群体越来越趋于冷静、务实的一大体现。
试想,与不惜长期毫无节制地斥巨资点外卖、吃大餐、街边撸串、大快朵颐烟熏火燎的烧烤煎炸食品相比,区区一个“临期食品”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