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书
“啃老”一直是公众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只要子女住在父母家中,享受父母的照料,就属于“啃老”。也有人认为,远在他乡追求梦想、写诗创作,只要得到父母的经济支持,也算“啃老”。在我看来,真正的“啃老”不仅体现在物质依赖上,更体现在精神上的放任和责任的缺失。作为子女,应当以“尽已所力,拒绝啃老”为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承担起作为有志青年的社会责任。
“啃老”的核心问题在于责任感的缺失和自立能力的不足。如果子女通过努力工作、合理规划,实现经济独立,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即使居住在父母家中,依赖父母的经济和生活照料,也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啃老”。相反,那些长期不思进取、依赖父母生活,甚至在父母年迈时仍不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真正的“啃老”。物质层面的“啃老”或许一目了然,但精神层面的“啃老”则更为隐蔽。有些人在远方追梦、写诗,得到父母的资助支持,表面上看似“自立”,实际上尚未真正实现自我独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父母的“提款机”,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啃老”。我们所说的“自立”,应包括经济上的独立、思想上的成熟以及责任感的承担。
“尽已所力”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自立,更包括精神上的成熟和责任感的培养。子女应当明白,父母为自己付出了许多,应以感恩之心回报父母,努力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在父母年迈时,要主动承担照料责任;在父母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手。树立这样的责任感,才能避免盲目“啃老”的行为。
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合理的引导,有助于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是预防“啃老”的关键。父母应尊重子女的成长节奏,不应过度溺爱或包办一切,而应鼓励他们面对挑战,学会承担责任。多数“啃老”是家长自己惯出来的。应本着“助力而非依赖”的原则,在子女遇到困难时提供适当帮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不应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后盾”。只有如此,子女才能在压力中成长,逐步走向自立。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尽已所力,拒绝啃老”的理念。只有当每个人都能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拒绝无休止、无根据的依赖,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须知,啃老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体现。社会、政府、企业和家庭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鼓励自立、尊重长辈、恪守责任的良好环境。
“尽已所力,拒绝啃老”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责任的呼唤。每个家庭都应成为责任的传递者,共同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每个年轻人都应明白,只有自立自强,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