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啃老的本质是责任天平的倾斜

  苗云辉

  

  当人们争论“住家是否算啃老”时,往往陷入了物理空间的迷思。事实上,判断啃老的核心标尺,从来不是与父母相隔千里还是共处一室,而是责任承担与资源索取之间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如同悄然倾斜的天平,与距离无关,却直接丈量着亲情中的责任边界。

  同住屋檐下的年轻人未必在啃老。若能主动分担家务、承担部分家用、在父母需要时及时照料,这种基于亲情的居住互助,本质上是家庭成员间的价值互换。父母获得生活照料与情感陪伴,子女获得过渡性的生活支持,这种双向流动的关系恰恰体现了家庭伦理的温度。此时的“住家”只是一种居住选择,而非依赖的证明。

  真正的啃老往往披着更隐蔽的外衣。那些在远方以“追梦”为名持续索取的子女,看似与父母保持着物理距离,实则在精神与物质上深度寄生。他们将父母的积蓄转化为自己“追梦”的资本,既不创造社会价值,也不履行赡养义务,让父母在“支持梦想”的名义下默默承受生活重压。这种索取与付出的严重失衡,用理想的光环掩盖了寄生的本质,比“住家依赖”更具欺骗性——前者的依赖暴露在日常相处中,后者却用距离制造了责任的真空。

  社会对两种依赖的双重标准更值得警惕。人们容易苛责“住家青年”的“不独立”,却对“远方追梦”的索取报以宽容,这种偏见源于对“理想”的盲目美化。但理想的价值在于担当,而非逃避——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用父母的牺牲铺路,而是用自立自强为家庭减负。

  无论是近处的陪伴还是远方的闯荡,衡量成熟的标准始终如一:能否用责任平衡索取,用行动回报付出。物理距离从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唯有让责任与索取回归平衡,才能让亲情在平等尊重中真正生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开学季
   第5版:天下
   第6版:话题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6
话题
究竟什么才是真的啃老
尽己所力,拒绝啃老
足够努力了,就好
啃不啃老,自洽就好
别让标签曲解家庭温度
啃老的本质是责任天平的倾斜
滕州日报话题6啃老的本质是责任天平的倾斜 2025-09-02 2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